該如何看待葛來儀與林邦尼(Bonny Lin)最近在「外交事務」上發表的文章「台海危機迫在眉睫」(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該文要點有8:
1. 賴清德確實在宣揚兩國論(中國與台灣互不隸屬)。
2. 因此,使美國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能力更加複雜。
3. 美國無法承擔應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每天面臨的來自中國的挑釁的責任。
4. 北京需要權衡升級的成本和收益,以及此舉是否有利於解決國內重大問題。
5. 美國應採取更積極主動的舉措,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6. 拜登政府應該承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語氣和內容與其前任不同。
7. 但北京須知,賴清德只是打嘴炮,不會在行為上過激。
8. 美國應要求賴清德專注於自我防衛,別讓北京有藉口動手。
首先,這是一個流於陳腔濫調的題目,也是美國鷹派與戰爭販子代言人向聯邦政府要錢的慣用說詞。
然而,葛來儀雖是戰爭販子代言人無誤(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但算不算鷹派呢?大陸環球時報為葛來儀貼上的標籤是「把台灣當飯碗的人」,這說法不夠精確,她其實是「吃台獨飯的人」,台灣與台獨不宜畫作等號。
吃台獨飯,似乎算是鷹派,但其向來主張的保台方式,卻是鴿派的 —— 不要激怒中共,永遠維持現狀符合美國利益(尤其符合戰爭販子利益),因此台灣也要對大陸有軟的一手。
其次,這篇文章不是寫給台北看的,而是寫給北京看的。有人認為葛來儀代表美國務院向賴清德喊話,想多了,美國聖旨可以透過AIT傳達,不必輾轉而公開地宣旨。
吃台獨飯,自然得為台獨份子「緩頰」,葛來儀禮貌暗示賴清德只是在打嘴炮,搭配聳動的標題,該文目的其實就是恫嚇北京,別小題大做。
其三,葛來儀認為「蔡英文模式」才是可取的,並有著8年的實證經驗,兩岸大致上相安無事,至少與如今的劍拔弩張形成落差。
我們應知,蔡英文的8年,是中美對抗的開始,兩方進入戰略大調整之初期階段,而台灣則是中美雙方相互試探的擂台。在經過川普與拜登打台灣牌的試探後,2022年裴洛西事件是一個分界點,它標誌著台灣問題檯面化與「去模糊化」的開始,那種相安無事是「比劃階段」,還沒真的出拳,因此不代表「蔡英文模式」是可取的,甚或是可持續的。
賴清德上台並搞新兩國論,致使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去模糊化」只會加速,而不會減速,所謂「去模糊化」就是奔向攤牌時刻,而這正是「蔡英文模式」勢將不再有效的原因。
因此,葛來儀的主張可謂已「過氣」,美國與賴清德都不再有空間操作「軟的一手」,並藉此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