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問題在哪裡?日本研究專家:觀察3大產業就可以了解未來發展

2024-07-18 13:20

? 人氣

中國國內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圖片來源:nippon.com)
中國國內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圖片來源:nippon.com)

美中對立導致貿易結構發生變化

另一個原因與美中對立有關。儘管統計資料難以準確反映,但在過去五年之間,美中對立加劇的過程裡,為了避免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以及擴大對中國商品進口限制的影響,無論是中國的外資企業,抑或國內企業,將工廠遷往東南亞或墨西哥的企業皆有所增加。如果僅看此點,便會認為外商投資減少與製造業空洞化正在發生,中國國內亦出現對此表示擔憂的聲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僅關注此點可能會誤判事物本質。遷往海外的主要是成品組裝工廠,其所需的機器設備、原物料與零組件仍由中國進口。換言之,面對美中對立的環境變化,中國供應鏈正在向海外延伸,以適應新局勢。

這種變化已反映於中國的貿易統計資料上,中國最大的出口地已從西方先進國家轉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東協),而出口貨物的內容裡,例如智慧型手機組裝這類低附加價值的成品所占比例下降,而原物料與機械設備的比例則有所上升。作為美中對立的衍生影響,特別是中國與東協之間的貿易投資關係,正在快速擴大和深化,值得更加關注。

中國出口國家的推移(圖片來源:nippon.com)
中國出口國家的推移(圖片來源:nippon.com)

由前述狀況可以得知,中國的貿易與產業結構正在變化,而這種變化勢必對於外商在中國的投資以及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產生中長期的影響。

進駐中國的企業呈現兩極化

去年,在中國的歐盟(EU)商會代表發言提到:「自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沒有一家歐洲企業新進入中國市場。」此言引發廣泛迴響。曾有報導指出,2018至2021年期間,歐盟對中國投資的90%來自以德國汽車相關企業為主的前十大公司。(*4)

此現象並非僅限於歐洲企業。二十年前,日美歐的中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大舉進軍中國,但如今隨著中國成本上升與中國本地企業競爭力提升,情況已截然不同。據傳,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已無法獲利,若非早已撤離,便是正在考慮撤離。

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年營業額超過千億美元的全球大型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面對中國的態度似乎正趨於兩極化(規模雖小但在特定領域具有極強競爭力的企業除外)。

在美國,全美商會發布報告表示希望與中國維持並發展商業關係,但其核心活躍企業成員也只是少數大型跨國企業。反言之,近來美國國會對於中國的態度轉趨強硬,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從數量上來看,絕大多數美國企業已經開始與中國保持距離。

儘管顯示出「對於中國的投資下降80%」之印象,但針對在中國的日本企業所進行的問卷調查裡,卻相反地尚有相當多的企業表示「未來仍將增加投資」(*5),這大概是因爲目前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多為經過淘汰洗禮後的勝利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