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人類當前最急迫的課題之一。而在這場攸關地球未來的「淨零排放」的競賽中,創新核能技術無疑是一匹「黑馬」。儘管核電在過去備受爭議,但新世代的核能系統已經歷革命性的蛻變:透過先進的被動式安全設計、模組化建造、高燃料效率等突破,不僅大幅提升了電廠的本質安全,也讓建造和運營成本顯著下降,使其在抗暖化同時更具市場競爭力。
此外,創新核能還展現出驚人的「雙循環」潛力——不僅能提供穩定、可靠的低碳基載電力,還可藉由高溫熱能驅動製氫、海水淡化等多元應用,為實現深度減排、能源自主注入強心針(Khare等,2018)在再生能源的間歇性挑戰下,核能更有望以「綠色巨人」之姿,擔綱起未來能源體系的「系統整合者」角色。
當然,要讓創新核能真正「破繭而出」與撥雲見日,還需要在技術研發、安全監管、民眾溝通等方面持續努力。但站在淨零排放的十字路口,我們已經沒有時間裹足不前、原地踏步。創新核能的「新生」之路雖充滿荊棘,但只要我們以超越成見的勇氣、擁抱變革的智慧,定能開創出人類永續發展的嶄新篇章。
核能風華再現,「龍鳳配」拯救世界?
儘管再生能源如風電、太陽能近年蓬勃發展,但其發電的間歇性與不穩定性,仍是亟待克服的「致命傷」(吳霽庭,民113年4月)。反觀創新核能,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核融合發電等新興技術,則可提供穩定、可靠的基載電力,彌補再生能源的不足。這對眼看就要「老死不相往來」的綠能與核能而言,無疑是一次「破鏡重圓」的機會。原來「水火不容」的冤家,竟也有攜手「拯救世界」的一天!
綠能「短腿」,核能「長腿」,兩者攜手共舞!
然而,單純依賴再生能源,恐怕還不足以「扛下」未來的電力需求。畢竟太陽能、風電再怎麼「拼命三郎」,總有「休兵」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核能這個「長腿」夥伴,來填補綠能「短腿」時的「空檔」。如此一來,兩者就能「你唱我和」,上演一齣「龍鳳呈祥」的能源大戲。誰說「貓咪」和「老鼠」就不能成為「歡喜冤家」?只要願意放下成見,沒有什麼不可能!
晶片「肥電」,AI「饞電」,核能「發電」來解圍!
然而,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還有兩位「電力大戶」不得不提,那就是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產業。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重鎮,台灣每年有高達將近6成的製造業用電,都被晶圓代工廠「吃下肚」(中央社,民113年7月)。隨著5奈米、3奈米先進製程的問世,製程越先進,耗電量也水漲船高。加上Google AlphaGo等AI技術的「崛起」,未來AI晶片、大型運算中心等高耗能設施,勢必更加「肥電」。在缺電恐慌蔓延之際,穩定的核電「大腿」,恐怕是半導體、AI等科技業者「求之不得」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