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天四夜「漢光40號」實兵演習,於7月22日凌晨正式展開,由於此次演習標榜「無劇本」和「實戰化」,故演習全程備受矚目。唯7月24日因受強颱「凱米」襲台,國防部宣布,後續改以沙盤與兵棋推演為主,並於7月25日中午12時提前結束演習,投入各地救災。回顧演習前一個月軍方在台南喜樹海灘,提前構築臨時性防禦工事遭媒體報導後隨即填平;而演習第一天南部參演部隊,行經屏東內埔鄉一家幼兒園前,受到近二百位師生夾道高喊加油場景,「擺拍」宣傳操作太過明顯,被外界質疑依然是「有腳本」、「在演戲」。
當然,此次演習亦有「去中心化指揮管制」的演練亮點,這是以往「漢光實兵演習」所沒有的科目,這個用心的態度也是一種進步,吾人應給予肯定。只不過其模擬上級指揮鏈在戰時被切斷,是「去」到作戰區(野戰戰略單位)?聯兵旅(最小戰略單位)?聯兵營(戰術基本單位)?連級(戰鬥基本單位)?班級(城鎮戰最小兵力)?抑或是單兵?在演習間並未明確定義出「基本作戰單位」是何種層級,殊為可惜。因為根據戰史經驗--海島攻守兵力比的參數9比1推估,戰時我方一個聯兵旅正面可能會有共軍九個合成旅投入作戰、我方一個聯兵營正面可能會有共軍九個合成營投入作戰,這種兵、火力懸殊的實戰場景,在平時單方面的演習中恐怕不易貼近真實地模擬呈現,顯然「去中心化指揮管制」的相關科目,還有待爾後時間之磨合與再精進。
平情而論,「漢光演習」真正的問題,是因久訓沒有實戰,因此失去對實戰的判斷標準,導致部隊訓練都習慣按事前訂定的腳本進行。再加上中、高級軍官野戰戰略不純熟,未能從戰史中體悟出與時俱進的經驗教訓。換言之,沒有充分而詳盡的戰史研究,無法透過研究“過去別人怎麼打”,對照反思“現在我們怎麼打”,探索出“明天應該怎麼打”,俾作為提升戰力的重要參據。基此,筆者認為下列的戰史將有助於國軍進一步認知戰爭、準備戰爭。
一、「以阿六日戰爭」對我空軍的啟示
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獲勝原因之一,就是充分掌握戰場上的制空權。從數量上來看,以色列空軍實力僅是阿拉伯國家的三分之一,但在開戰第一天,以色列空軍以奇襲行動炸毀了埃及、約旦、敘利亞等國的機場及跑道,使當天阿拉伯國家的戰鬥機在天空消失,導致戰場上埃及的軍隊受到從天而降的嚴重轟炸,遂因失去制空權造成整體戰爭的失利。
綜觀以阿「六日戰爭」的經驗教訓是:再好的戰鬥機,若是不能從機場跑道起飛,也是「零戰力」!反觀國軍可能並未充分理解共軍擁有俄製S-400防空飛彈的戰略意涵。俄製S-400防空飛彈射程400公里,我方空軍戰機自跑道起飛至30公尺高度即會遭其鎖定、擊落,一個飛彈營可涵蓋三分之一的台島空域,三個飛彈營即能完全覆蓋台島空域。換言之,共軍S-400防空飛彈、中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遠程火箭砲,已對國軍形成系統化的反制空作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國軍幾無空優,遑論在中共「不宣而戰」的奇襲下,我空軍能否按原計劃順利轉飛至東部機場保存戰力,可能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