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所提及的遺珠之憾,包括發現暗物質的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曾三度獲提名的「原子彈之母」邁特納(Lise Meitner),而被稱為「中國居禮夫人」的吳健雄即便成就卓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也只落到其同事李政道與楊振寧頭上。
瑪麗·居禮創造歷史「還是得靠男人」
「居禮夫人」的正名爭議在近日在國內引發論戰,提到女性諾貝爾獎得主,第一個出現在腦海的身影就是瑪麗.居禮。儘管她的成就如今無庸置疑,但她在研究上的貢獻最初仍得由男性認可才算數——1903年,在瑪麗的丈夫兼同事皮耶.居禮(Pierre Curie)明確表態,除非瑪麗和他一同獲獎,否則他將拒絕領獎的堅持下,才讓瑪麗.居禮寫下歷史新頁,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獎(1903年獲物理學獎)、更是目前唯一1位擁有兩座諾貝爾獎的女性(1911年獲化學獎)。
居禮夫婦共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鈽」和「鐳」,開創的放射性研究對後世影響深遠,兩人的女兒伊雷娜.居禮(Irène Joliot-Curie)延續父母的衣缽,從事對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在1935年和丈夫共同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也和母親成為史上唯一一對諾貝爾得主母女檔。
48位改變世界的女性
縱使進展緩慢,諾貝爾獎的女性得獎人,確實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以每20年來計算,從1901年至1920年共4名得主,到了2001至2017年,已增加至19名。2009年有5位女性獲獎,是史上最多的一年。雖然大多數獎項仍由西方白人男性所囊括,但近年來,尤其在和平獎的頒發,獲獎者所屬的族群或性別都更加多元。
伊朗人權律師希琳.伊巴迪(Shirin Ebadi)在2003年摘下諾貝爾和平獎桂冠,是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伊朗人與穆斯林女性,伊巴迪畢生為伊朗的人權、女權、兒童權益奔走,更在2009年遭政府強制沒收獎座,被迫流亡英國至今。
【延伸閱讀】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穆斯林女性:為人權奮戰的伊朗女律師希琳.伊巴迪
Bertha von Suttner - the first woman to receive the #NobelPeacePrize - is credited as the inspiration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e award. She was a close friend of Alfred Nobel's and they corresponded for years on the subject of peace. Who will be awarded the 2018 Peace Prize? pic.twitter.com/yhSvVjMhXt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9月21日
2011年,發起賴比瑞亞婦女和平運動的葛波薇(Leymah Roberta Gbowee)和同樣來自賴比瑞亞、成為首位非洲國家民選女總統的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以及葉門人權活動者卡曼(Tawakkul Karman),三人共同以「非暴力抗爭的方式爭取女權及參與和平建設」的理由榮獲和平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