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信教科書,不要為了發表期刊做簡單的題目」日本第26位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

2018-10-01 20:47

? 人氣

現為京都大學醫學部名譽教授的中西重忠是他的大學同學,他說本庶佑當初就是抱持大志之人,不過也會在學校附近的麻將館打個通宵再去上課。中西重忠說,本庶佑總是將時間做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時代又會讀書又會玩。「他對於重要的事總是全力以赴,拿到諾貝爾獎是實至名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庶佑畢業後在京大附屬醫院實習,並且留在京大繼續攻讀醫學博士。本庶佑在博士班時通過醫師國考,曾赴美在卡內基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分子遺傳學研究室等地擔任客座研究員,1975年獲得京都大學博士學位。

偶遇PD-1分子,堅持22年終成抗癌新療法

本庶佑在1971年赴美時,在卡內基研究所學習分子生物學的知識,也對免疫抗體的多樣性與反應產生興趣。本庶佑的研究團隊1992年正在研究細胞自殺的相關蛋白,無意間在免疫系統的T細胞上發現了PD-1分子(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即「細胞計畫性死亡蛋白質1」)。

PD-1對於免疫作用的功能就像是「煞車」一般。(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PD-1對於免疫作用的功能就像是「煞車」一般。(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當時本庶佑並不清楚PD-1的功能,因此花了一年時間剔除實驗鼠的PD-1基因,觀察會有什麼不同。但三個月過去,什麼事都沒發生,不過本庶佑從其他相關研究判斷,PD-1分子一定有其重要性,仍不願放棄觀察。最後在解剖實驗鼠的屍體時,本庶佑發現這些牠們都有自體免疫疾病,原來缺乏PD-1會造成實驗鼠的免疫反應過強,甚至攻擊自己的細胞。

本庶佑的研究團隊到了1998年才弄清楚,PD-1是T細胞的抑制受體,就像是免疫系統的剎車。如果把「剎車」拿掉,T細胞的免疫功能就可更活化,進而殺死癌細胞,使PD-1成為免疫治療的強大靶標,2002年也透過實驗證實了這個想法。這項發現引發眾多科學家的興趣,競相發展此受體的阻斷劑,本庶佑帶領研究團隊進行PD-1抗體的動物實驗,再與藥廠合作研發新藥,由PD-1抗體所研發出來的抗癌藥物2014年後已在美日獲准上市,治療效果良好。此時距離首次發現PD-1,已是22個寒暑。

7成癌症患者存活時間可達15個月

本庶佑說,以惡性黑色素瘤為例,有7成患者的存活時間可達到15個月,但仍有3成患者不見效,是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比起其他治療方式,抗PD-1適用幾乎所有類型、任何階段的癌症,而且效果持久、副作用小,可與其他療法共用,未來可望成為治療癌症的首選。

PD-1對於免疫作用的功能就像是「煞車」一般。(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PD-1對於免疫作用的功能就像是「煞車」一般。(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本庶佑今年6月在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盟首爾大會發表專題演說時也表示,抗PD-1的效果取決免疫系統可以辨識突變的癌症抗原、免疫系統的類型變異比腫瘤細胞的突變變異更多、以及腫瘤病患的免疫系統可以承受超量的抑制調節。

「不要追逐發表期刊,我的PD-1研究一篇都沒上」

身處抗癌藥物與免疫療法尖端的本庶佑,在前年接受日媒專訪時曾批評,日本的製藥產業規模過小,將學術成果產業化的能力與世界相比也有一段差距。本庶佑以東京大學教授間野博行為例,他率先發現肺癌基因EML4-ALK,但國內的製藥產業無以為繼,最後還是由海外藥廠首次發行應用的藥物。

本庶佑時常強調,做一位科學家最重要的是好奇心與勇氣,永遠不要輕易放過研究中的偶然發現。他在來台演講時也提醒學生「不要相信教科書」,要仔細發現教科書中的不合理之處:「你必須心存懷疑,自己去思考為什麼。」本庶佑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強調「不熱門的題目通常很深,也需要更多時間研究」,更批評學界為了追求快速發表成果,很多人總是選簡單的題目處理,或者選擇容易登上期刊的主題。本庶佑還對台灣的學子透露:「我的PD-1研究,一篇都沒有上過Science、Nature、Cell。」說完後自己也開心地笑了。

本庶佑在實驗中意外發現的PD-1,經過執著半生的研究,這回終獲諾貝爾醫學獎肯定。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自己的PD-1研究並未被Science、Nature、Cell刊登過。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自己的PD-1研究並未被Science、Nature、Cell刊登過。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自己的PD-1研究並未被Science、Nature、Cell刊登過。

編按:若在Science搜尋,確實可找到〈PD-1受體缺陷老鼠的自身免疫性擴張型心肌病〉(Autoimmun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 PD-1 Receptor-Deficient Mice)的文章,本庶佑(Tasuku Honjo)在這篇2001年刊登的文章掛名共同作者。

本庶佑發表在Science的PD-1研究。
本庶佑發表在Science的PD-1研究。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2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