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芯凝觀點:賴燦爭是宮鬥?雍正帝若有知必大嘆「為君難」!

2024-08-17 05:50

? 人氣

雍正戒急用忍得大位 年號雍「正」顯正當

倒是和允禵同母的皇四子胤禛,表現出與世無爭、對皇位不感興趣的樣子,經常與僧道人士往來、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深知父皇不喜歡結黨他就更小心翼翼,因此康熙對他印象很好,殊不知這可能是雍正用了些心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久以來雍正繼位的合法性被視為「疑案」,他究竟有無竄改遺詔?隨著更多史料的出現、史學家也有了新的看法。研究清史的著名學者、為台北故宮撰寫多本專書的陳捷先教授指出,胤禛九歲就追隨皇父北巡塞上,被封為貝勒分府後、皇帝給他的訓練更多了。例如康熙37年陪同父皇到東北盛京老家拜謁祖陵,41年(1702)隨父兄前往佛教聖地五臺山朝佛,這類「法祖」、「敬天」的大事都是清朝皇家最講究的,而且像調查通倉發米糧弊案等國家大事他也幾乎無役不與,足見康熙是相當看重他的。

「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畫中著金色服裝的小孩應該就是弘曆(乾隆帝),康熙在牡丹臺初見弘曆就非常喜歡他,有學者推測雍正或許是用此圖來喻示康熙選定自己和弘曆為繼位者。(圖/作者攝)
「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畫中著金色服裝的小孩應該就是弘曆(乾隆帝),康熙在牡丹臺初見弘曆就非常喜歡他,有學者推測雍正或許是用此圖來喻示康熙選定自己和弘曆為繼位者。(圖/作者攝)

雍正曾說他當皇帝之後仍把皇父要他「戒急用忍」的訓諭「敬書於居室之所,觀瞻自警」,所以若說雍正是「戒急用忍」才笑到最後一點也不為過。而胤禛這位雍親王即位後年號「雍正」,一般說法是為宣示他是經「正當程序」得到王位的。

45歲即位興利除弊 治理臺灣成效卓著

雍正即位時已45歲了,他學識豐富有能力又勤於政務,每天工作到很晚、經常挑燈批閱奏摺,動輒數十字也有數百數千字的,要是奏摺尾端寫完不夠寫就拿紙貼了再批,所以雍正在位雖僅13年(1722-1735),親手批的奏摺達四萬多件,台北故宮珍藏的就有22375件。

細數雍正的政績主要核心就是「興利除弊」,因為康熙晚年時沒那麼積極任事,政務難免螺絲鬆了。雍正用剛猛的手段大力改革,先辦貪案、推出「火耗歸公」,又實施「攤丁入畝」就是把人頭稅攤入田畝隨土地徵收;此外他崇信佛家,對儒釋道都很有研究,推動五族共和以及同歸於善的宗教觀。

楷書《御製五福五代堂記》為乾隆帝第六個兒子質莊親王永瑢(1744-1790)墨跡,為圓明園特展展品。(圖/作者攝)
楷書《御製五福五代堂記》為乾隆帝第六個兒子質莊親王永瑢(1744-1790)墨跡,為圓明園特展展品。(作者攝)

治理邊疆以「經營臺灣」最有成效。康熙時取得臺灣,但並不重視臺灣的開發,尤其一府三縣的行政區集中在南部、治理不易;雍正即位後重劃行政區成為一府(臺灣府)四縣(臺灣、鳳山、諸羅、彰化)二廳(淡水、澎湖)。

康熙時是嚴禁漢人移民臺灣的,官員們也不能「攜眷入臺」,入臺的漢人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定感所以常發生動亂,雍正聽取官員建議讓漢人移入臺灣開墾,官員也可以攜家帶眷,台灣的社會秩序慢慢安定了,開發事業也得以逐步推展。

雍正深感為君難 激勵自己要盡責

在香港故宮看到的雍正「為君難」壽山石印,為雍正帝即位後最早製作的御璽。璽面中央以篆書刻「為君難」三字是雍正的心情寫照,左右為雙龍。「為君難」出自《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意指君主若知道「為君難」,必會謹言慎行、戮力從公,若明瞭當臣子的也不容易,就會廣開言路、虛懷納諫,君主言行是會影響國家興衰呀!

雍正帝對此特別有感和他經歷的時代有關,他還命下屬刻了多方「為君難」印璽用在御書和古書畫上,以此激勵自己不要忘記作為皇帝的職責。

封建時代帝王尚且如此,現今民主時代的領袖,可曾思及為君難而惕勵自省?!

*作者為陳芯凝字羋妡,文物藝術策展、經紀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