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海外對中國的看法之變:我在亞歐旅行中觀察到的「好」與「壞」

2024-08-15 13:29

? 人氣

中歐峰會: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AP)

中歐峰會: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AP)

(本文來自《華爾街日報》每週三發送的中國洞察新聞簡報,該簡報由《華爾街日報》首席中國記者魏玲靈主筆,她在同事 Clarence Leong 的協助下與您分享她關於中美競爭動態的獨家解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一個月在歐洲和亞洲的旅行讓我對美中競爭的範圍之廣有了新的認識。這種競爭遠遠超出兩國國界,也絕不限於通常被視為各自核心利益的範疇。

例如,在歐洲,中國渴望讓歐盟國家疏遠美國。許多年來,歐洲大陸不時充當美中較量的緩衝帶,中國領導人以擴大市場准入或增加投資為誘餌,把一些國家拉到自己一邊。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但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入侵烏克蘭期間,北京與莫斯科站到了一頭,這促使歐洲採取了越來越符合美方路線的經濟和安全議程。

在談到中國問題時,北約(NATO)變得更加直言不諱,指責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並警告中國政府「不可能助長了歐洲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而不承擔後果。

6月下旬,一些歐洲企業高管、政界人士和學者在赫爾辛基開會,期間充分展現了這種對華情緒。我也參加了這場會議。許多與會者都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這在美國已變成一個耳熟能詳的話題。

一些與會者告訴我,在芬蘭首都召開的這個一年一度的會議上,過去人們看待中國和在華經營的前景總是樂觀的。但這一次,對華情緒黯淡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北京方面在外交和經濟上支持莫斯科。

在大家開始談論中國風險的同時,赫爾辛基會議的許多與會者則在熱議印度這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地緣政治對手所帶來的機遇,這是一個時代變遷的徵兆。

「看到那些座位了嗎?」在一次關於印度經濟潛力的小組討論上,一位企業高管打著手勢跟我說。「過去那裡坐的都是大談中國的人,現在坐的都是為印度歡呼的人。」

「這裡歡迎中國」

但對中國政府官員來說,情況也不全是悲觀的。在東南亞這個美中競爭的關鍵戰場上,人們對中國的態度似乎就比西方國家要積極得多。

例如,中國的投資項目在其他地區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但在馬來西亞,雖然兩國在南海存在領土分歧,但大體上中國的投資都受到馬來西亞的歡迎。

我在7月份去了一趟馬來西亞,當時中國和馬來西亞剛剛慶祝完兩國建交50周年,中國做出了更多承諾,要幫助馬來西亞建設基礎設施並深化經濟關係。

中國已經參與了馬來西亞的一項耗資100億美元的鐵路項目,預計到2026年底前將連接馬來半島的東西海岸。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6月份訪問了吉隆坡並提出一項計劃,將這個鐵路項目與中國支持的寮國和泰國的其他鐵路項目銜接起來,這個提議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在馬來西亞這個融合了馬來、中國、印度和歐洲文化的國家裡,中國製造的產品,無論是華為智慧型手機還是比亞迪電動汽車,都讓西方品牌倍感壓力。

「中國在這裡很受歡迎」,一位馬來西亞商人朋友說。「對我們而言,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地緣政治是相對次要的。」

海外對中國的各種看法給我的一個體會是:美中競爭牽涉的遠不止這兩個競爭國。

責任編輯:李岱青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