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三大漁場之一的日本三陸海域,一場複雜的國際漁業糾紛正在上演。儘管中國政府因福島核電廠核處理水(核廢水)排放而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但《日本經濟新聞》發現,中國漁船卻在這片豐饒的海域高度活躍,中日之間的漁業糾紛甚至在福島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後持續惡化。
三陸海域:世界級漁場的魅力與挑戰
三陸海域位於日本本州東北部沿岸,與北海道南部的道東海域一起,構成了全球最優質的漁場之一。這裡是溫暖的黑潮與寒冷的親潮交匯之處,孕育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氣仙沼遠洋漁業協會會長鈴木一朗表示:「除了冬季的1月至3月,三陸海域全年都能捕獲大量的魚類,包括青花魚、沙丁魚、秋刀魚和鱈魚等。這裡的資源豐富程度吸引了來自各國的漁船,導致競爭日益激烈。」
今年もサンマ漁の時期となりました。やはり中国や台湾漁船が三陸沖で大型漁船による操業を。両国とも福島原発事故を理由に日本からのサンマ輸入を禁止。代わりに自国の大型漁船で押し寄せ、原発処理水放出後も活発に操業。https://t.co/smwSDYAh2g…
— 小野寺 五典 (@itsunori510) August 17, 2024
自2010年代起,中國漁船開始大規模進入三陸海域。一位31歲的日本漁民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近年湧入三陸海域的中國漁船,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數量。」《日經》指出,這種情況不僅加劇了漁業資源的競爭,更引發了一系列衝突。有日本漁民表示,在秋刀魚的捕撈季節,中國漁船甚至向他們發射大量煙火,試圖驅趕他們離開捕魚區域。
三陸沖に押し寄せる中国漁船、処理水放出後も活発に操業https://t.co/lzkRfQam7Z
— 日本経済新聞 電子版(日経電子版) (@nikkei) August 15, 2024
數據分析:中國漁船活動的真相
為了深入了解中國漁船的活動情況,《日經》利用「全球漁業觀察(GFW)」的數據進行分析。GFW是一個由美國非營利組織於2015年建立的數據服務平台,旨在提高全球漁業活動的透明度。數據顯示,儘管漁業活動在2021年因新冠疫情有所減少,但中國漁船在三陸海域的作業時間從2022年卻開始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2023年8月福島核電廠開始排放核處理水之後,中國漁船也沒有減少在此海域的捕撈活動。在2024年4月的高峰期,平均每天竟有約50艘中國漁船同時作業。
三陸沖に押し寄せる中国漁船、原発処理水放出後も活発に操業https://t.co/i0cQIwB1bB
— 日本経済新聞 電子版(日経電子版) (@nikkei) August 16, 2024
「大量のロケット花火で威嚇された」と話す漁師も。中国政府が「核汚染水」と非難する一方で、世界屈指の好漁場を目指す動きが激しくなっています。 pic.twitter.com/JdGA6avMM0
《日經》指出,中國漁船展現出高效的作業模式和先進的技術。以「Xinhai 1206」號漁船為例,它配備多功能捕魚設備,能夠捕獲多種魚類。北海道大學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副教授佐佐木貴文指出:「這些船隻的設計非常靈活,可以長時間停留在海上進行多種類型的捕撈作業,使得作業效率大為提高。」中國漁船還採用了先進的分工體系,漁獲並非由單一漁船運回,而是轉移到海上的冷凍運輸船,然後再運回中國,這種模式使得漁船能夠在海上停留更長時間。
政策矛盾與爭議
中國政府的立場與漁船的實際行動之間存在明顯矛盾。中國一方面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為由,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另一方面,中國漁船卻在日本近海積極作業。九州大學研究所的益尾知佐子教授指出:「中國政府擁有統一的漁船位置監控系統,並嚴格管理遠洋漁業。這表明中國並未禁止在這一區域的漁業活動。」不過中國外交部仍表示,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是對福島核電廠污染水排放的合法且合理的措施,中國政府有能力保障國民健康和食品安全,同時保護海洋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