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替北部不供電給資料中心政策辯護,行政院搬出去年北部缺電200億度作為理由,可行政院沒想到的是,這個辯護理由恰恰戳破廢核不缺電、北部不缺電等謊言,這200億度,差不多就是核一、核二的年供電度數。
日前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台電去年用電計劃已對資料中心作管制,桃園以北用電量5000瓩以上的資料中心不會核准供電,要引導業者往中南部走去設資料中心,要業者「支持電源開發的縣市發展」。
此作法引起批評,桃園市長張善政就指中央宣示台灣不缺電,台電卻以北部供電不足為由,不核准供電給北台灣的資料中心,影響地方產業發展;業者也反應,雖然資料中心設在北部或中南部,各有優缺點,但考慮到內科、竹科都在北部,國際科技大廠Meta、谷歌與輝達等公司也都在北部,資料中心若無法設在北部,對業者而言是增加不便,更有業者認為此作法會影響國際大廠來台投資意願。官方則以去年北部缺電200億度為此政策辯護。
某個角度而言,這些說法都沒什麼大錯:企業當然不希望設資料中心的選擇權受限,更且北部在地利與人才、群聚效應等方面有其優點;官方因北部已有電力缺口,要對用電量大的資料中心設限,也屬合理;地方政府因設限影響當地產業與經濟發展而反彈,更是「理所當然」。
但如果深入、仔細想想何以致之,就會發現政策之因早已種下。當然,直接原因是北部有電力缺口,以去年而言,北部用電量是930億度、發電量750億度,供需差180億度、取整數就說約200億度,供需有差距就是缺電。
而北部會缺電,拿過去幾年發電機組的增減看,這個缺口就差不多是廢核一、二而產生:核一廠年發電量約100億度;核二廠年發電量約150億度,而核二廠2號機是在去年3月中停機除役。更精確的說,在同樣條件下,如果沒有廢核、核一核二營運依然,北部是「電力過剩」、或至少是可達供需平衡。
甚至進一步看,如果不反核、廢核,讓核四完工發電,核四裝置容量高達270萬瓩,是核一廠126萬瓩裝置容量的2倍多,年發電量超過220億度,因此屆時不用再「南電北送」,有可能是「北電南送」,或最不濟也不會淪落到今日。今日北部缺電而必須限制資料中心設立,其根源就在錯誤的廢核能源政策。
桃園以北的設籍人口有923萬,如果考慮許多「北漂」來求學、就業的人數就更多了:例如台北市設籍人口約250萬,但白天活動人口可達350萬,北部相對人口稠密、全台近半人口在此活動、居住,因此能增加電廠的空間有限、更難大規模拓展用地大的風光綠電,如增加火電時又要考慮人口密度與空污之間的關係,想想深澳電廠的下場即可知。未來北部想達到供電平衡,難度比其它地區高。
再想想綠營在推動廢核與能源政策時說的話吧。2015年蔡英文競選時就說,他們精算過,廢核不會讓台灣缺電、也不會讓電價上漲;在核一或核二要除役時,官方都會講出許多新增的發電機組,其供電可彌補減少的核電,「保證不缺電」。回頭看,全部跳票,或是說:全部是謊言。
行政院為了替北部不供電給資料中心辯護,說出北部缺電200億度,但還是強調「以全國角度來看,這幾年供電是足夠的」,不過,對全台火力發電直線上升卻略而不提,當然,對台電「猛開黑機組」的事,更是絕對要厚顏的遺忘不提。事實上,如果只是要作到供電足夠並非難事,只要多增加火電機組、偷開黑機組、燒好燒滿即可。
真正的問題是因此帶來的碳排增加與空污惡化,台灣現在正在承受此惡果,而且未來會持續惡化,看看台電未來幾年的電力計劃中要增加的火電數量即可知。北部缺電200億度凸顯的不僅是區域供電問題,更凸顯能源政策的基本錯誤,如果不是這個錯誤,北部不會有這200億度的電力缺口,這筆帳,民進黨認還是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