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氣候政策的「蘿蔔」在哪裏?

2024-08-21 06:00

? 人氣

作者指出,資源投入,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優先順序與比例的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指出,資源投入,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優先順序與比例的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今年台灣的父親節很不一樣,總統府選在這一天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氣候議題在台灣儼然上升到總統層級,提高了相關討論的深度、廣度與能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環境部長彭啓明藉這個機會向國人報告,碳費子法將在 8 月底通過,今年底我國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排碳有價,是人類產業革命的新趨勢,隨著永續發展觀念普及,越來越多國家將環境權、代際正義融入經濟發展目標,制定碳定價政策,並帶動許多社會倫理思考與新時代的技術想像。

從「調適」出發的國家氣候行動

誠如彭部長所說,減碳工作需要「蘿蔔」,只靠理想呼籲或硬性規定,都沒辦法真正完成淨零碳排,必須善用各種資源、鼓勵各界合作。

隨著「排碳有價」時代到來,未來數年,政府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將增加每年新台幣 450 億元以上的碳費收入,只要好好運用這筆龐大經費,台灣的氣候行動就能更加有力。

氣候行動必須循序漸進,本次氣候變遷委員會討論了國家能源規劃與氣候衝擊,除了有彭部長的「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提出「台灣 2035 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李遠哲、童子賢兩大意見領袖則分別就減碳標準、能源結構提出建言。

連向來對氣候行動標準要求較高的公民團體,都讚許這次會議沒有浪費時間,去討論法律面早已確定無法延役的現有核電廠,而是著眼於弭平資訊的落差,對氣候變遷的「調適」凝聚共識。

就首次國家氣候對策會議來看,既沒有主張特定的能源種類或激進的減碳方案,而是以「調適」爲共識,表示社會各界有誠意合作,務實推動氣候行動。

會後彭部長則提到,下一次會議可能會聚焦在綠領人才及綠色金融的議題,從法規調適、政策鼓勵、資訊共享,再到投入人才與資本,台灣正在穩步跟上先進國家的氣候行動。過去一個月以來,筆者曾撰寫多篇綠色投資文章(註),介紹日本、美國、歐盟這幾個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鎖定重要的淨零轉型目標,大規模投入資源。台灣下一步,就應該往設定政策框架,將人力物力引導到合適的領域。

台灣減碳政策短少的「蘿蔔」是什麼?不妨參考日本「GX經濟轉型債券」經驗

碳費在走,淨零投資也要有:台灣如何借鑒美國IRA打造綠色金融未來? 

馮德萊恩「潔淨產業新政」登場:33兆歐元導向企業,放大私人資本與民間企業角色

邁向 AI 科技島,更需要氣候思考

儘管現在還未成為討論重心,增加 450 億碳費之後,溫管基金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受矚目。事實上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第 33 條早有規定 13 種用途,但都是原則性的立法,並沒有具體政策框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