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0%預算,拍出好萊塢級特效:日本同業激賞的《哥吉拉-1.0》如何做到?

2024-08-21 10:20

? 人氣

堅持「特攝」的《正宗哥吉拉》

對於創造出《哥吉拉》的圓谷英二來說,所謂的「特攝」是指使用皮套演員、迷你模型場景等進行拍攝。曾在圓谷製作公司及圓谷映像擔任製作人的文京學院大學教授公野勉如此解釋:「圓谷導演的特攝電影,是在嚴格的體力勞動和師徒制度下產生的,其終極目標是希望讓觀眾覺得這一切都像真的一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在,只要使用CG就可以實現任何想呈現的效果,因此有些人認為在現場進行反復試驗是在浪費時間。但是,特攝本來的魅力在於能夠捕捉偶然性(現場的意外狀況),並讓一切看起來像真的一樣的過程。」

8年前的《正宗哥吉拉》(總導演、編劇:庵野秀明/特效導演:樋口真嗣)不只使用CG,也堅持使用迷你模型特攝和真實火藥等方式來承襲「特攝」的傳統。雖然最終哥吉拉是以全CG呈現,但據說起初嘗試過將特攝與CG結合。

「在《哥吉拉-1.0》中,使用了(被稱為幻之戰機的)『震電』等實物大模型和迷你模型場景。然而,山崎監督在意的不是選擇特攝或CG,而是透過各種創意和巧思,打造出能吸引觀眾的震撼影像。」

不過度堅持的「平衡感」

山崎導演走上特效拍攝之路的契機,是在中學時期看了電影《第三類接觸》和《星際大戰》(兩部電影皆於1978年在日本上映)。1986年,他加入了白組,在調布工作室擔任迷你模型製作、CG、拍攝和合成等工作。他所追求的不是日本風格的「特攝」,而是好萊塢的視覺效果「VFX」。

公野教授表示:「山崎導演是看著史蒂芬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的電影長大的一代。他們雖然年輕無名,卻憑藉創意從電影製作公司獲得資金、創造新技術,並製作出受到全世界觀眾歡迎的作品。對於VFX電影的憧憬是他的起點。」

公野勉教授。教導特攝電影的製作到發行的整個過程(圖片來源、攝影:nippon.com)
公野勉教授。教導特攝電影的製作到發行的整個過程(圖片來源、攝影:nippon.com)

在從事大量廣告製作的同時,山崎導演還參與了伊丹十三導演的《大病人》(1993年)和《靜靜的生活》(1995年)等電影的數位合成工作。他的導演處女作是2000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打機王》,描寫少年們在夏天展開的奇幻冒險故事。原本他在公司內部徵選時所提出的大型科幻企劃《鵺/NUE》因資金問題難以實現,於是縮小預算規模,推出了新企劃。之後,他憑藉第三部作品《永遠的三丁目之夕陽》(2005年),成功重現昭和30年代的東京,並大獲好評,確立了人氣導演的地位。

公野教授在2016年出版了書籍《白組讀本》,收錄了山崎導演等白組主要工作人員的訪談。

「山崎導演在參與伊丹導演的拍攝工作時,數度被要求拍攝測試片段,讓他有所磨練。伊丹導演是一個對影像毫不妥協的人。山崎導演曾說,他也希望能像伊丹導演一樣有所堅持,但發現這並不容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