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崎貴指導的電影《哥吉拉-1.0》,今年順利的攻下美國票房市場,而且還創下了首次日本哥吉拉電影在美國表現得比日本還要好的紀錄。為什麼要強調日本哥吉拉電影,因為現在除了東寶株式會社拍攝的日本版哥吉拉外,現在還有美國版傳奇版怪獸宇宙(Legendary MonsterVerse)的哥吉拉存在,結果日本哥吉拉在美國本土擊敗美國哥吉拉,算是贏得了一次巨大的勝利。
《哥吉拉-1.0》之所以能在美國受歡迎,筆者認為首先是這部電影把背景設在1945年到1947年的戰後日本,並且以神風特攻隊飛行員敷島浩一為主角。這是美日雙方共同經歷過的歷史,美國不只打敗了日本,還將軍國主義日本改造成現在的自由主義日本,是80年前美國贏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容易贏得美國人的共鳴。
不過《哥吉拉-1.0》終究是由日本導演山崎貴拍攝,不可能是從戰勝國美國「最偉大的世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視角去拍攝。與之相反的,其實從過去山崎貴指導的《幸福的三丁目》還有《永遠的0》來看,他更擅長於拍攝日本「最偉大的世代」,那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之後,將日本從廢墟中重新建設起來成為亞洲最強經濟體的那一代人的故事。
直到目前為止,《哥吉拉-1.0》都還沒有在兩岸上映,這可能也是史上第一次日本版哥吉拉先在美國而非大中華市場上映的紀錄。按照過去的老傳統,哥吉拉系列電影都是在年底於日本本土上映後,於隔年農曆春節登陸台灣市場。鑒於《哥吉拉-1.0》在美國的亮麗表現,筆者認為《哥吉拉-1.0》在台灣上映是遲早的事情。
相信屆時會有人質問,以二戰日本退伍軍人為主角的《哥吉拉-1.0》,有沒有宣揚日本軍國主義的問題?就算在台灣沒有人質疑,相信等這部電影到大陸或者港澳上演的時候也會有,甚至可能遭致「小粉紅」的抵制。這也從旁驗證了除了少數國軍精銳部隊之外,絕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在戰場上真正擊敗日本的歷史記憶,自然看待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像美國人那般充滿自信。
哥吉拉背後的反美情緒
不要看今天哥吉拉同時在日本與美國受到歡迎,其實當第一部哥吉拉在1954年上映的時候,這隻巨獸代表的其實是戰後日本人隱而不發的反美情緒。表面上來看,哥吉拉代表的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可事實上哥吉拉並不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受美國核子試爆後遭輻射感染突變出來的怪獸。這隻巨獸是由美軍所打造出來,但是卻專門破壞日本,此設定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合理。
1954年的《哥吉拉》導演本多豬四郎,早年曾在滿洲國經歷中日武裝衝突,回國後卻得知全家人死於美軍B-29空襲的死訊。後來他又在1946年的一次公路旅行中目睹遭原子彈攻擊後的廣島,對核子武器造成的破壞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1954年的《哥吉拉》上映前,又發生了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船員受輻射線感染的事故,這一波輻射線同樣來自於美軍的氫彈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