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時大幅縮水,德意志變懶了嗎?德國職場新常態:「病假詐欺」頻傳,工作成就非絕對

2024-08-24 09:42

? 人氣

去年,德國平均工時在OECD排名墊底、病假天數創新高。(美聯社資料照)

去年,德國平均工時在OECD排名墊底、病假天數創新高。(美聯社資料照)

不少人在提到歐洲國家時,都會很快地聯想到各國強烈的民族特性,像是法國人的浪漫、義大利人對時尚的敏銳、以及德國人的務實與勤奮等。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德國人恐怕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努力工作了,相反地,他們甚至會「裝病」偷懶。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1905年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將宗教改革視為歐洲財富快速積累的主要原因:對新教徒而言,賺錢就是榮耀上帝。德國人甚至創造許多帶有勵志標語的生活小物,隨時警惕自己要勤勉,像是在19世紀風靡一時的諺語毛巾,上頭繡著「帶著快樂,履行你的職責」或是「工作是女人的裝飾品」等,旨在防止人們待在家發懶並提高生產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繡有「工作是女人的裝飾品」的毛巾。(圖片來源:Museum Abtei Liesborn des Kreises Warendorf)
繡有「工作是女人的裝飾品」的毛巾。(CC BY-NC-SA @ Museum Abtei Liesborn des Kreises Warendorf)

時過境遷,德國人似乎不再遵守傳統的工作倫理了。去年,德國人年平均工時只有1343小時,不只相比20年前少了100小時,更在OECD(全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由38個富裕國家組成)中排名墊底。此外,平均每位德國人在去年請了19.4天病假,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根據「YouGov」調查,這當中有四分之一都是「裝病」。

著有〈Weniger Arbeiten, mehr Leben!: Die neue Aktualität von Arbeitszeitverkürzung〉(少工作、多生活!縮短工作的新現實)一書的社會勞動學家斯坦呂克(Margareta Steinrüke)表示:「年輕一代對於工作倫理的認識不像他們的父母那樣狹隘。他們看見傳統工作倫理導致的可怕影響,所以他們告訴他們的父母、政客:『抱歉,我們不會再這樣做了。』」

不只Z世代這麼想

工業零件經銷商老闆拉普切(Hendrik Laeppché)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反工作」的情緒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還不限於Z世代。該公司剛收了一名23歲的女學徒,非常有才華,但她要求每週只能工作四天,剩下的時間她要經營網拍;另一名59歲的員工也表示,他想放慢生活步調,因此也只願意在週一到週四工作。

《華爾街日報》指出,不只有年輕一代的德國勞工更加重視工作以外的個人時間,就連社會學家、企業顧問等都讚揚縮減工時的好處,認為這樣可以減少疲倦、增進家庭和諧、恢復生產力,甚至可以減緩氣候變遷。德國工會也大力推動縮短工時。

德國人不「Fleiß」了?

在德語中,努力工作的美德被稱為 「Fleiß」(勤勉或勤奮之意)。希臘人在過去被德國嫌懶惰,認為他們每天都在閒晃喝咖啡;2010年歐債危機時,德國人還稱希臘為「歐豬國」,許多德國人也對於不得不出手相救希臘感到憤怒。然而如今,根據OECD數據,去年希臘人平均工時為1879小時,高出德國人554小時;希臘現在退休年齡為67歲,對比2010年為57歲。此外,希臘還在上個月生效一項允許每週工作六天的新法。歐盟預計希臘的經濟將在今年成長2.2%,反觀德國經濟自2019年以來就沒有成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