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日攻擊》戰爭劇:「武統」台灣主題為何引發激烈爭論?

2024-08-28 08:48

? 人氣

但事實上,台灣文化部的英文數位電視頻道「Taiwan Plus」在2022年開播,當時便也有評論稱此為民進黨政府宣傳台灣軟實力的新嘗試,是台北「說好台灣故事」的宣傳行動。如今,官方有投資《零日攻擊》,則再引相關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大外宣」通常泛指近年來,中國透過媒體及文化娛樂產品等各種機構或工具,對外宣傳中國政治理念及國家形象的工作。

雖然「大外宣」通常給人留下負面印象,但有分析稱,說到底,大外宣是推銷自己國家的「軟實力」(soft power)的宣傳工作之一環。而所謂軟實力的「外宣」要奏效背後鐵定需要有「硬實力」,譬如資本或軍力的協助。

美國安全研究學者、智庫杜魯門國家安全計劃(Truman National Security Project)奈內斯基(Zuri Linetsky) 博士向BBC分析稱,中國的軟實力投資便經常配合其「戰狼外交」,也就是混雜著「硬實力」範疇的大規模投資而來。他說,多年來,中國的外宣越來越多地在亞洲——特別是在台灣和菲律賓南海周圍以及其他領土問題上——傾注極大的心力及資源。

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系講師索羅卡(George Soroka)博士長期研究俄羅斯宣傳戰略。他認為,非民主國家部署的宣傳(propaganda)攻勢向來要更強勢許多,克里姆林宮過去使用「公開宣稱」──譬如自稱俄羅斯是西方基督教及歐洲的第一捍衛者──及「隱密」(covert)──譬如散播假訊息──兩種方式開展大外宣滲透他國。

「雖然我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但我觀察到北京採用了許多與莫斯科類似的手法。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利用對過往歷史恩怨的選擇性解讀,來增加其對台灣和南中國海等地區主張的合理性,」索羅卡告訴BBC。

奈內斯基說,中國的推銷模式常帶有「戰狼」的威嚇性質,因此面對價值不同的目標地區的軟實力推廣,在新冠疫情後越來越受到其他國家或人民的抵制,效果趨減。他強調,從一些國際智庫近年來在菲律賓、韓國、澳洲或台灣等地的統計民調發現,民眾對中國的印象越來越差。「說到底,推銷軟實力若要達到最大效果,通常「意味著平衡硬實力。所有大國都必須保持這種平衡。但中國並未這樣做,」他解釋說。

「現在各國都知道中國如何運用其軟實力,因此有空間能去抵禦它,台灣這套影集或是其中的一個嘗試;但台灣需要與中國進行貿易,因此與中國接觸,良好、公正的媒體報道以及公眾積極參與政策議題,提高公眾意識,了解正在發生和未發生的事情也是必要的。」

Lai Ching-te at an election night rally outside the party headquarters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pei
Getty Images
台灣總統賴清德

索羅卡教授說,像台灣現在拍攝影集往外宣傳這樣的做法,或許也會有被標記為在搞大宣傳的風險,「但抵制外宣的努力不能是被動的,而是需要主動出擊,設法預防性地讓社會免疫於虛假信息,無論是源自內部還是海外。」

他又稱,為了對抗惡意的外宣或認知戰,校園中培育批判性思維和媒體素養是基本的工作,「譬如透過事實核查和公開指出對方如何進行外宣」。

陳憶寧教授認為,基於《零日攻擊》的製作發行策略,影集較有可能是在台灣內部開啟有關戰爭的討論,而非對往海外宣傳。因此,這部片子應該是在喚醒台灣人自己對於戰爭到來的可能性的反思,「你該怎麼去面對它,」她說。

陳憶寧強調,比起網路訊息,藝術文化產品會有一個更長的發酵的過程,一般來說影響力更久或更深:「但不管是不是宣傳,大家也不用太焦慮,因為影集看了之後,公眾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點滴在心頭,這樣就足夠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