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稱,考量到台灣的政黨政治結構,要在短期內大幅增加防衛預算並不容易。
對此,軍事分析師、美國軍事網站 「解放軍追蹤者網站」(PLATracker)創辦人路易斯(Ben Lewis)向BBC分析稱,台灣當然需要盡可能多地分配資金來增強防衛,「但我同意小笠原教授的看法,一些美國政客和分析家對台灣的指指點點有時並不公平」。
「台灣的防衛預算年年增加,這是應該受到重視的進步,而不是為了要求政治上不可行的預算決策而被貶低……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美國)在必要時不能對台北施加壓力,也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分享我們對於當前兩岸軍事形勢的應對措施的看法。」他說。
賽克斯則解釋,事實上,無論台灣的防衛開支增高或減少北京對台灣的軍事施壓都會發生且繼續。他向記者舉例稱,馬英九總統任內縮減了台灣軍事預算,這一時期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並沒有放緩反而加快了。
台灣軍費過高還是過低?
此次預算在公布前已經在國際政壇引發熱議。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七月中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主動提及台北應該繳安全「保護費」給美國。
緊接著,多名美國國安前高層也發表評論。特朗普任內的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在川普接受專訪後數日也回應彭博社稱,他同意台北當下防衛預算過低,要抵禦中國軍事壓力並建構更堅韌的防衛體系,賴政府或可加快提升防衛預算到GDP5%。
他說台灣防衛支出佔其經濟的比重至少要與北京相當。「我們需要看到台灣人的意志,他們須挺身而出」。
在台灣內部,防衛預算及軍購的問題等一直都很敏感,是各界激辯的焦點。
由於民進黨的立法院席位不佔多數,今年賴清德政府提出的預算能不能過關還是個問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8月28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兩岸如果沒有交流對話,「就算民進黨政府將防衛預算提得再高,依然無法確保台灣的安全。」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也評論稱,「軍備建設投資當然有必要,但同時也必須投資和平。且不要忘了,任何的預算都有排擠性,防衛預算暴增,還無上限不斷增加下去,必然排擠教育、社福、治安等政府預算,政府要好好審視資源配置。」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的賽克斯向BBC強調,問題在於政治意願。「我理解這是一個爭議性問題,但每個國家都面臨取捨,都想增加社會保障、醫療和教育支出。只不過不是每個國家都面臨每天都有人談論要吞併其領土的生存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