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全球最嚴格碳定價政策在台灣!

2024-09-05 05:30

? 人氣

借鑒國際經驗,「紅蘿蔔」配套不可或缺

從國際經驗來看,碳定價政策在推動減碳方面確實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但其效果往往依賴於政府是否同時提供了足夠的支持性措施。這些支持措施,包括補貼、稅收減免、技術研發資助等,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平穩過渡至低碳經濟,還能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歐盟為例,其碳排放交易系統(EU-ETS)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碳定價機制之一。然而,歐盟並未一味地通過高額碳費來壓制企業的碳排放,而是在此基礎上,對於高碳洩露風險的產業,給予了相應的免費碳配額。這種做法不僅避免了產業外移的風險,還確保了這些企業能夠在全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此外,歐盟還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投資低碳技術。例如,歐盟的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就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用於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這些措施為歐洲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減碳環境,使得它們能夠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同時,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同樣的,台灣在推動碳定價政策時,也應該設計類似的「紅蘿蔔」措施。這些措施應該針對不同產業的特點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對於高碳洩露風險的行業,應考慮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

例如,氫能技術和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兩項重要低碳技術。台灣政府應該加大對這些技術的研發投入,並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開發應用。通過推動技術創新,台灣可以在全球低碳轉型中占據有利位置,並在實現減碳目標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

適中費率務實減碳,打造低碳經濟的「台灣模式」

環境部設計出碳費三子法之後,碳費政策距離正式開徵,只剩一塊核心的拼圖:碳費費率。

要實現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費率設計必須務實。只是費率並非環境部所能決定,在碳費母法《氣候變遷因應法》中規範,碳費費率由碳費審議委員會決定,目前委員會召開了四次會議,討論評估不同碳費率是否造成綠色通膨等經濟衝擊,以及考慮碳洩漏風險的調整機制,但尚未有明確的費率方案出爐。

如果對三大產業施加高額碳費,減量進度必然立竿見影,可是如果僅依賴嚴格的碳費制度,而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過高的碳費率將直接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這些企業很可能難以負擔。尤其是在經濟結構高度依賴製造業的台灣,碳費成本壓力不僅僅讓企業有減碳動機,還可能導致產業外移。

企業若將生產基地轉移至碳費較低的國家或地區,不僅會抵消台灣的減碳努力,還可能帶來就業機會的流失和經濟下滑的風險。

現在的轉型政策不同以往,包含台灣在內,過去世界各國對待高污染產業都是驅之而後快,卻造成產業空洞化、就業機會流失,國家發展停滯不前。歐盟因為烏克蘭戰爭開打,被迫面對過往依賴俄國與中國的問題,現在亟欲推動「再工業化」,這是台灣絕對要避免的副作用。

這最後一塊關鍵拼圖,審議委員會應該要權衡輕重,設置一個適中的費率,使企業有足夠的緩衝時間來調整和適應。通過鼓勵技術創新和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引導企業向低碳方向轉型。這樣的費率設計,既能達到減碳的目的,又能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實現環保與經濟的雙贏。

*作者任職於一間小型顧問公司,為客戶做產業研究與市場策略分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