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情緒擴散造成股災
回溯過去的歷史,2020年1月疫情爆發後,到2月下旬行情開始疲軟,到了3月上旬,恐慌情緒終於爆發,行情開始跳水,頗有世界末日的感覺,結果3月下旬止跌,4月就開始展開V型反彈,到了6月下旬就漲回起跌點,彷彿股災並未發生一樣﹝見圖1﹞。這是非經濟因素(疫情)造成股災的一個案例。
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造成金融海嘯,這是經濟因素造成的股災。行情跳水的時候確實令人恐慌,但是,仍然不能擺脫股災的命運,就是會看到V型反轉。以台灣股市大盤的月K線﹝圖2﹞為例,2008年9月雖然開始大跌,連跌了幾個月,但2009年3月起股市開始強烈反彈,也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漲回起跌點。
所以,不管是非經濟因素的疫情,還是經濟因素的金融海嘯,股災的背後當然是恐慌情緒的擴散,可是,妙就妙在貪婪與恐懼這兩種情緒是不對稱的:金融市場上的貪婪情緒可以細水長流,長長久久,但是人類的心理結構卻無法長期處在高度恐懼之中,會出現狗急跳牆或跳樓大拍賣的反應,也就是說,因為恐懼情緒帶來的行情其實難以持久。
拉回當下的場景,以美國道瓊指數為例,我們已經看到8月股災仍然無法逃避V型反轉的命運。
從交易經驗來觀察,有兩個理由支持V型反轉。第一個是,當行情跳水式下殺時,通常大戶與主力都還來不及跑,所以等到恐慌情緒有所消退時,他們會很快把行情拉起來,以便他們自己可以賣出。第二個是,股市的下殺會引出停損賣壓,在美國通常都是程式交易,跌多了就會觸發停損的賣單。這些賣單通常是由市場莊家或造市商(Market-Maker)接走,等他們吃飽了,就有動機去拉抬行情,因為他們自己也要賺錢。
V型反轉背後的主要因素,是恐慌情緒得到充分宣泄,連不該賣、不想賣的也賣了,後面已經沒有賣壓,於是會出現「跌得快,漲得也快」的局面。投資人如果了解市場心理的這個變化,那就會明白恐慌性拋售其實注定會是短期現象,這個時候跳進來接,都有機會賺到錢,剩下的問題只是賺多還是賺少而已。
瞄準好股票危機入市
巴菲特講的危機入市,原本的意思是針對好股票被錯殺而來。以台灣的台積電為例,許多投資機構都持有台積電這樣的好股票,但是如果股市下跌,許多基金經理人遇到贖回壓力,必須調現金,這時候就會想要賣台積電,因為台積電的市場流動性夠高,不需要跌價很多就可以賣掉,等將來現金回來,再把台積電買回來就可以了。所以,台積電就變成調現金的一個工具。於是,台積電的下跌,我們就可以說成是好股票被錯殺,因為台積電的本業與獲利前景基本上並沒有受傷。
這時候,投資人大膽進來接盤,會有兩段利潤,第一段是錯殺的行情會漲回來,第二段是好公司通常會得利於經濟衰退,因為衰退最後會淘汰產業的後段班,這些公司的市場份額最後會被產業的前段班拿走。所以經濟衰退從效果上來講,是在幫市場領導者擴大他們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說,一旦衰退結束,好公司還會有成長力道,且反映在股價的繼續上漲。
巴菲特這樣的思考針對的是個別公司,而我這裡談的是大盤指數,不管是經濟因素還是非經濟因素造成恐慌情緒的爆發,這時候大盤指數出現急遽下跌,事後來看都離不開V型反轉的命運,於是,你如果在恐慌性下殺的後期進場,賺錢的勝算非常之高。
今年8月的股災,目前看來已經完成V型反轉,當初下跌多少後來就會反彈多少。如果你這次沒有在市場瀰漫恐慌情緒的時候跳進去接,那麼經過我上面的說明,相信你已經胸有成竹了,知道別人恐慌的時候,你就要貪婪,恐慌性下殺其實都是買點,然後保持耐心,靜待市場的恐慌情緒退潮,享受接下來必然發生的V型反彈。
*作者為總體經濟學家,長期鑽研總體經濟、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領域,本文選自177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