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轉型的底子就是學習能力─李吉仁

2024-09-06 05:50

? 人氣

在管理學界被稱為「策略大師」的李吉仁,其實最初從未想過踏上學術研究之路,是三十歲那年對於上班族現狀的不滿而啟動了職涯轉型_李吉仁提供.jpg

在管理學界被稱為「策略大師」的李吉仁,其實最初從未想過踏上學術研究之路,是三十歲那年對於上班族現狀的不滿而啟動了職涯轉型_李吉仁提供.jpg

我讀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著作《轉型再成長》,一開始就被他的自序〈串連每個再成長的機緣〉吸引,這篇序讓人一窺人稱的「策略大師」三十歲時對人生的探問:再過十年,我想要變成什麼不一樣的人?還是只是現狀的延伸?在拜讀全書以前,這篇自序讓人先看到了管理名師的轉型與成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今桃李滿天下的李吉仁,當年是個在跨國藥商公司服務的上班族,從不曾想過走學術研究這條路,卻突然「想試試當大學老師的選項!」訪問他時,他笑了,說自己一路走來好像都不是原先規劃的,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當兵後工作了一年,覺得對工作沒有熱情而去唸了台大商學研究所,覺得滿喜歡,也轉行到行銷,當時認為應該不會再唸博士,可是四年後,「內在一直有個calling,我問自己,還要這樣下去嗎?十年後這還會不會是我的喜歡?」

來自於內心的calling常環繞在心裡,他明白所渴望的成長與滿足感不在,不斷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我十年後的舞台?如今回頭看那段日子,「很像做策略時內部和外部的分析,不曉得答案在哪裡,那時也沒有職涯顧問可以諮詢,想了很久,發現自己想做沒有老闆的工作。我的不快樂來源都來自於跟老闆想法不同,也許可以試試當大學老師?」

他想知道如果走這條路有沒有機會?研究所指導教授湯明哲聆聽以後建議他應該可以去唸策略,因為「都沒有人唸策略!」李吉仁雖有些不明就裡但相信老師,「還好老天眷顧,一年的時間我拿到教育部公費,申請到學校…」,這是他走入學術界的機緣。

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他的著作《轉型再成長》,以及他個人職涯發展的每一次機緣.png
台大名譽教授李吉仁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他的著作《轉型再成長》,以及他個人職涯發展的每一次機緣.png

這個歷程讓李吉仁後來跟學生分享:「當你思考有關方向性的決定時,並不需要把執行面的事都先規劃清楚,因為全新的方向需要探索,邊探索會邊成長,也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說,這對於他後來看待策略與執行力,尤其「轉型」這樣非線性、跳開框架的策略有不同的感受,「跟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有很大關係。」

他分析自己改變的內在驅動來自於對工作的期待,笑著說,「如何衡量對工作有沒有熱情?早上起床的剎那,你到底是想再多睡一會兒?還是想趕快往工作衝?」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李吉仁(約45分鐘)

策略是從現狀到期望的路徑選擇

我拿出《轉型再成長》書裡的「運用願景驅動成長」現學現賣,問他從「現狀」(跨國藥商上班族)到「期望的目標」(大學老師)之間的差距不小,為什麼當時不擔心所採取的路徑遙遠,能達成「願景」嗎?

他很快回答:「有策略思維,反倒應該對大的差距感到興奮,如果發現所設的願景離現狀很近、很容易到達,就不是願景,而是現狀的延伸;開始做策略,得啟動對若干年後的美好想像,從現狀來看很困難、甚至不可能,才是好的願景。正因為困難和不可能才需要策略,這Gap正是策略的起點;策略的本質就是要有別於現狀的未來,從差距中找到可執行的路徑,才能達到本來覺得不可能的未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