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復興專欄:顧立雄的挑戰與契機─爭取資源充實國防缺口

2024-09-19 06:50

? 人氣

至於顧部長相當重視成立類似美軍的「國防創新單位」 (DIO),其立意極佳,也深具潛力。但由於或需較細部論述,礙於篇幅限制就暫不在此文中討論,另擇機撰文詳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防資源的考驗

最後必須要正視一下台灣國防最明顯的課題: 巧婦難為無米炊。國防資源的充裕程度最終還是會決定國防施政的成效。這個主題在美國多年來不斷呼籲、甚至於施壓台灣進一步增加國防支出的背景下尤其受到注視。本次美國總統大選中,也有候選人對此提出評論。故我們有必要嚴謹看待。

比較指標

衡量國防投資多寡最常見的指標當然就是國防預算佔國民生產毛額(GDP)比例。而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SIPRI)的統計數據,台灣經常性投注之國防資源的確偏低,尤其針對於我們所長期面對的(存在性)軍事威脅之性質、規模、嚴峻度與急迫性而言。

20240918-e401_01-國防支出GPD佔比 (2023年)
國防支出GPD佔比 (2023年)。

另一個較易看懂的指標是國防預算佔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比例。根據SIPRI的統計(2023年度是最新完整資料),幾個跟台灣具比較意義的國家值為:

20240918-e401_02-國防預算佔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比例
國防預算佔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比例。

從以上不難看出,若以此為比較依據,台灣的國防支出佔比排名似乎還算可以,但也僅屬中段。

國防資源的真正指標

但這些都還不能充分解釋國軍資源充裕與否。我們需要看另一個更具指標意義的數據。那就是,每個(常備)軍人分攤到的軍事支出。

20240918-e401_03-每個(常備)軍人分攤到的軍事支出
每個(常備)軍人分攤到的軍事支出。

由此不難看出,以我國的常備部隊規模(兵力人數)而言,現有的每名國軍人員人均國防支出顯著偏低。低到什麽程度呢?即便排除幾個比較明顯的異常值:如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軍費特高)、烏克蘭(戰爭中、且實際軍費因鉅額外援故遠高於官方預算)、俄羅斯(戰爭中、數據高度不透明)、科威特與芬蘭(軍隊人數很少故基數過小)等,台灣在這個重要指標上還是嚴重落後於跟我們經濟發展程度與對面威脅程度相當的國家。

具體的說,假設台灣是標凖值(1.00),那以下各國每名軍事人員所能分攤到的資源是國軍之倍數為:

20240918-e401_04-各國每名軍事人員所能分攤到的資源是國軍之倍數
各國每名軍事人員所能分攤到的資源是國軍之倍數。

注意,我們不僅大幅落後俄烏戰爭爆發後積極建軍自保的波蘭或2023年預算還是以哈等中東戰事爆發前水準的以色列,還僅為(所面對威脅遠不如臺海的)新加坡的三分之一或(有美軍駐守協防的)南韓的八成。更值得我們省思的是,我們用於每名國軍人員的軍費只有約共軍的一半!而這還未考慮同等購買力的因素。

明白了前述的分析,就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台灣的軍隊在許多方面會經常被詬病了。事實上,相較於一些跟台灣較具比較價值國家的軍隊,國軍在某些方面或許還會予人“叫花子”的落魄感。這在陸軍尤其明顯,例如個人裝備的貧乏落後、大量主戰裝備嚴重老舊、後勤妥善欠佳、訓練能量不足等等。但其他軍兵種亦不乏類似問題,例如海軍水面主戰兵力嚴重老舊卻普遍仍待延壽提升或汰換等。而這裡還完全沒有碰觸攸關人員/幹部招募與留用的人員維持(待遇、福利等)費用需求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