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最後的「震教徒」,不絕如縷的基督教烏托邦

2024-09-21 06:20

? 人氣

美國「最後的震教徒」阿諾德兄弟(Brother Arnold Hadd)。(YouTube截圖)

美國「最後的震教徒」阿諾德兄弟(Brother Arnold Hadd)。(YouTube截圖)

阿諾德兄弟(Brother Arnold Hadd)是美國一個基督教教派及其聚落的領導人、發言人、歷史學家、刊物總編輯、作家、管家、廚師、烘焙師、農夫、園丁、牧羊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之所以身兼多職,其實相當無奈:這個教派在全美國、全世界只剩下兩位信徒,今年67歲的阿諾德兄弟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86歲的茱恩姊妹(Sister June Carpenter)。儘管如此,他們仍然相信自家教派擁有未來,拒絕成為「最後的教徒」,拒絕成為歷史的註腳。

耶穌基督再臨信徒聯合會(United Society of Believers in Christ's Second Appearing)又名「貴格會震教徒」(Shaking Quakers),更為人熟知的稱號則是「震教徒」(Shakers),1747年在英格蘭西北部創立(從貴格會獨立出來),1774年——美國獨立前兩年——為逃離迫害而遷徙至北美洲,勤勤懇懇,極盛時期擁有19個聚落、約5000名信徒;如今,一個聚落、兩名信徒。

9月初《紐約時報》為這兩位「最後的震教徒」,以及位於緬因州新格洛斯特(New Gloucester)的安息日湖震教村(Sabbathday Lake Shaker Village),做了一篇情文並茂的專題報導:「如今世上只剩兩位震教徒,他們仍然期待烏托邦」,讓這個有如風中殘燭的教派再度受到關注。

位於緬因州的安息日湖震教村(Sabbathday Lake Shaker Village)(Tim Pierce@Wikipedia CC BY-SA 3.0)
位於緬因州的安息日湖震教村(Sabbathday Lake Shaker Village)(Tim Pierce@Wikipedia CC BY-SA 3.0)

「震教徒」得名自他們早期特有的禮拜方式:身體震顫、手舞足蹈;不難想見,這也是他們遭到其他基督教派(英國國教、清教徒)排斥、歧視甚至迫害的主因之一。震教徒還有另一個獨特之處:創立者是一位女性,人稱「安嬤嬤」(Mother Ann)的安・李(Ann Lee,1736—1784)。她生於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勞工階級出身,早年加入一個貴格會的支派,後來發展出自家的信仰體系:耶穌基督會以女性身分——也就是她本人——再度降臨;男女兩性完全平等,但必須棄絕萬惡之源的性欲;禮拜時的身體震顫代表聖靈正在淨化信徒的罪惡。

1774年,在多次遭到逮捕、毆打與迫害之後,安嬤嬤受到天啟,挑選8名信徒(包括她的丈夫與兄弟)乘船遠渡大西洋,前往新世界——北美洲的英國殖民,在紐約上岸,後來在新英格蘭(New England)地區落地生根,信徒足跡一度西至印第安納州、南至佛羅里達州。

震教徒奉行獨身主義(celibacy),要擴張規模有其先天限制(天主教只要求神職人員獨身),因此他們除了招納成年信徒,也收養了許多孤兒與兒童,藉此獲取新血輪。2017年以89歲高齡過世的法蘭西斯姊妹(Sister Frances Carr),就是10歲時被母親送進教會,從此不曾離開。此外,教會早年也接受臨時性的成員,他們多半是貧民,在冬季嚴寒時節來到,參與勞動,共渡時艱,春暖花開時離去,因此被稱為「冬天的震教徒」(Winter Shakers)。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