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的留學狂潮被迫降溫褪色

2024-10-07 05:30

? 人氣

擔憂赴美攻讀,會遭遇簽證問題的中國學生。(AP)

擔憂赴美攻讀,會遭遇簽證問題的中國學生。(AP)

滿清末年,1854年,在滿清政府的支持下,容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學生,前往美國,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回國後對留學政策建樹良多。 1864年滿清政府派遣了水師學員到英國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學習海軍技術,他們對中國海軍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1872年到1875年,在容閎、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支持下,滿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120名「大清留美幼童」赴美國留學,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批官派留學生。日後對中國的各行各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人的留學熱潮從此打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中國全面落後,為數不多的留學生回國以後,在高等教育,政府部門, 軍事領域,工程技術,工商貿易等方面,都能佔據優勢領導的職位,待遇優厚的工作。如胡適之、李大釗、徐志摩,朱自清、陳獨秀、錢鍾書等人,都是廿多歲就擔任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的教授,而且成為全國的知名人物。於是有錢有勢的家族無不設法把無論想不想讀書的、能不能讀書的、普普通通的、笨頭笨腦的兒女,都送出去留學,希望鍍金後回國都能出人頭地。 1947年錢鍾書出版的著名小說「圍城」,對於當時的留學生,即使在美國混日子買文憑,許多不學無術的留學生回國,藉著祖蔭,都能在社會上佔盡優勢。一直到1960年代的台灣,凡是留學生回台灣的都封為「留美學人」,分派國立大學立即擔任教授,或分派銀行金庫、中央研究院擔任專員研究員。這是留學求知漸漸成為鍍金出頭的轉變。

中國五四運動那一代的領袖人物、知識份子,莫不留學英、美,英語流暢。五四運動打著德先生、賽先生的旗幟。孫中山先生帶來林肯的民治、民有、民享的憧憬,成為辛亥革命的口號。事實上美國的排華法案(1882~1943年)正在殘酷的進行,當時華人在美國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而且孫中山先生1896年到1904年多次去美國都在海關受到羞辱的待遇。孫中山及知識份子反把美國盎薩(Anglo-Saxon)國家刻意用花紙糊出一個不真實的天堂願景。在中國人心目中建立了根深柢固的,不真實的,美麗的花旗國家,引起中國人的盎薩崇拜。

二戰後美國廢除了排華法案,1960年之後留學生漸漸演變成學成後移民居留美國的現象。當時台灣社會的年輕女性都爭著嫁給美國留學生,希望藉此移民美國。留學生回台灣相親,娶得顏如玉,成為風氣。中國成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演變成「留學自有黃金屋留學自有顏如玉」。台灣社會的留美潮流方興未艾,每年數萬人留學美國。 19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支持學生出國留學,後來逐年放寬,2023年的留學洪流高達70萬人,其中80%留學美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