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晶片業掀起一股熱潮。不過,AMD執行長蘇姿丰卻建議業界,應該放慢腳步,專注於提升晶片的效能和能源效率,而非一味追求AI模型的規模與複雜度,GPU也不見得會一直霸佔AI晶片的主秀場。
《華爾街日報》指出,目前主導AI運算的是以輝達(Nvidia)為首的GPU晶片,這些晶片最初是為了處理遊戲圖形而設計,但後來因其並行運算能力強大,成為訓練和運行大型AI模型的首選。Nvidia的市值甚至突破1兆美元大關。
不過,AMD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認為,隨著AI模型設計趨於標準化,未來將有機會開發出更加專門化、節能且體積更小的訂製晶片。這些晶片雖然在可程式化和靈活性上可能略遜於GPU,但在效能和效率方面卻有顯著優勢。蘇姿丰說:「目前GPU是大型語言模型的首選架構,因為它們在並行處理上非常出色,但在可程式化上卻有所不足」、「但5年後,情況就可能發生變化。」
蘇姿丰預估,未來5到7年GPU仍將是主導地位,但也會出現新的晶片架構崛起。至於未來的AI模型可能會使用不同類型晶片的組合,包括GPU和更專門化的晶片,以滿足各種功能需求。蘇姿丰說:「還會有其他架構出現,這將取決於模型的發展方向。」
AI晶片仍是兵家必爭
事實上,科技大廠如亞馬遜和Google早已開發出自家的訂製AI晶片,如亞馬遜的AWS Trainium和AWS Inferentia,以及Google的張量處理單元(TPU)。這些晶片專門用於特定功能,如訓練模型或進行推理,在能源效率和成本方面都有優勢。
博通公司的執行長陳福陽也透露,該公司的訂製晶片部門季度營業利潤已超過10億美元,主要是協助Google生產AI晶片。
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半導體研究副總裁Shane Rau表示,訂製晶片在節能和成本方面確實有很大優勢,體積也更小,因為它們可以針對特定功能或模型進行硬連接設計。
不過,Rau也指出,目前商業化銷售這類超級訂製晶片的市場仍不成熟,這反映出AI模型創新的步伐實在太快,晶片業難以跟上。
Gartner公司的副總裁分析師Chirag Dekate則提到,高度訂製的晶片也存在靈活性和互操作性不足的問題,很難與其他晶片協同工作。《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晶片產品都呈現出某種中間狀態,一些GPU可以進行更多訂製:既有一定的可程式化,又能針對特定需求進行優化。這或許是晶片廠商在生成式AI進一步標準化之前的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