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專文:以色列外交工作四年密笈

2024-09-29 07:00

? 人氣

以色列雖與台灣無正式邦交關係,然而在教育、經濟、科技、文化上仍有許多交流合作的可能。(資料照,顏麟宇攝)

以色列雖與台灣無正式邦交關係,然而在教育、經濟、科技、文化上仍有許多交流合作的可能。(資料照,顏麟宇攝)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持續了將近一年,戰爭還沒有結束,但已有了定論:兩敗俱傷,仇恨加重。哈馬斯在軍事上挫敗,但政治上獲利;以色列在軍事上獲勝,但政治上失敗。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印證了一句話:戰爭沒有贏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ㄧ. 我與以色列的邂逅

 1980年初我在哈佛大學選讀國際關係的碩士課程,我選了兩門課,一門是恐怖組織,另一門是石油與國際政治。這兩門課跟中東的地緣政治關係十分密切。當時我驚覺,一個外交系畢業生,讀了四年的國際關係,但對中東地區的了解還停留在石油、駱駝、穿長袍只露雙眼的女性等極為膚淺的印象上。當時讀了William Quandt 教授所寫的一本美國在以、阿衝突中的角色新書,勾起我對研究中東問題,尤其是對以色列及猶太人的興趣。1982年10月以色列駐美國大使Moshe Arens到哈佛大學演講,我也特別去旁聽,對當時安全維護之嚴密記憶猶新。沒想到30多年之後我有機會出使以色列,進行了四年特殊的外交之旅。

2009年八八水災所引發的政治風波也影響到外交部門,部長歐鴻鍊、政務次長長夏立言自動請辭「以示負責」。夏立言請辭之後,我由國防部驅車前往探視,只見他神色自若,無怨無悔,無從安慰他。就在此期間,國防部長陳肇敏受到民進黨不斷誣蔑攻擊抹黑,指責他救災不力。我親眼目睹他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仍以沉著冷靜的態度不眠不休指揮調度,展開救援的工作。我在那個期間曾經以國防部軍政副部長身分寫過一篇評論,刊登在聯合報,說明與澄清他的所作為。

不久之後,我突然接到長官指示,要派駐國外工作。我有兩個選擇,一是法國巴黎,二是以色列。對我內人而言當然是選擇巴黎,但對我而言以色列是最優先的去處。以色列是極為特殊的國家,國際的處境也是不同尋常,在不利的自然環境中卻能生存得很好,值得前往探究,一圓40多年來的好奇心。長官們對我的決定也頗為意外,我去見他們的時候就帶了我寫的一本書—「美國與以、阿衝突」(商務印書館出版,1985年)。他們看了之後也就釋懷了,同意了我的想法。

20230609-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以色列國旗。(顏麟宇攝)
台灣人對於中東國家的印象其實相當模糊,但其實彼此在地緣政治上都扮演重要角色。(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算是空降到外交部門工作。雖然以我的學歷跟經歷,不至於遭受太多的批評,但總是要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以杜絕悠悠之口。其實,對新的任命,我的壓力並不大,因為1,對外交部而言,以色列似乎不是重點國家,也並不期望台以之間會有什麼重大的突破;2,我對以色列的歷史、文化、政治發展早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與掌握,可以找到工作的切入點;3,以色列全民皆兵,男生要當三年,女生大約兩年;總理、部長、國會議員都在軍中服役過,軍人的社會地位很高。以我擔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經歷,我有更多的優勢展開在地的工作或開拓更多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