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車諾比劫後重生記

2024-10-06 06:50

? 人氣

以色列創業家 Inna Braverman。(謝錦芳攝)

以色列創業家 Inna Braverman。(謝錦芳攝)

以色列女性創業家布瑞曼(Inna Braverman)於1986年4月出生於烏克蘭,不久後爆發車諾比核災事件,她成為核災下眾多犧牲者之一,當時她臉色發白無法呼吸,幸好母親是護士,馬上以人工呼吸急救,把女兒從死神中搶救回來。對於布瑞曼而言,劫後重生,意義重大,從小她就立志要做大事,對世界有所貢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布瑞曼於2011年創辦了Eco Wave Power,那時她年僅24歲,為以色列第一家波浪發電公司,後來成功地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布瑞曼第一次創業,毫無經驗,吃足了苦頭,但是車諾比核災劫後重生的經歷,給她十足的勇氣,因應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

以色列女創業家投入波浪發電 獲聯合國氣候行動獎

聰明伶俐、外型亮麗的布瑞曼,口才極佳,經常受邀演講,自創業以來,獲獎無數,包括聯合國氣候行動獎、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芯頒發「全球領導力獎」、「明日英雄」(CNN)、「改變世界的女性」(Wired Magazine)等。

從烏克蘭到以色列,最後投入波浪發電,布瑞曼的人生充滿傳奇。為何一位政治系畢業生,最後投入波浪發電事業?布瑞曼表示,車諾比核電廠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北方,核災事作後,烏克蘭生活環境惡化,她4歲時全家移民以色列。自海法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她第一份工作是為一家綠能公司從事翻譯,因緣際會了解波浪發電的潛力。

經過初步研究,布瑞曼發現,許多企業爭相投入太陽能、風力發電,但是屬於海洋能的波浪發電較少人投入。對於她而言,「海洋能的需求很大,卻很少人投入,那麼就是我的機會了!」

沒有技術、資金與經驗 她靠運氣、機智與毅力支撐

能源事業需要龐大資金,沒有經驗、技術、資金的布瑞曼如何開創波浪發電事業?布瑞曼接受《風傳媒》訪談時表示,這全靠運氣、機智與毅力。首先,2011年時,她遇到一位投資者David Led,她談起自己對波浪發電的熱情,獲得這位投資者支持,投資100萬美元,兩人共同創辦Eco Wave Power發展波浪發電。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Aviv Doron、以色列創業家Inna Braverman、以科國際董事長黃齊元。(謝錦芳攝)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Aviv Doron、以色列創業家Inna Braverman、以科國際董事長黃齊元。(謝錦芳攝)

針對現有的海洋能與波浪發電產業,布瑞曼歸納出這些波浪發電業者在發展上面臨五大負面因素,於是她選擇不同策略,進行市場區隔,以較少的資金,以及專利技術發展岸際波浪發電。

布瑞曼大學主修政治,對工程完全不懂,不過,她的父親、祖父在烏克蘭擔任工程師,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她對工程並不陌生,因此,創業之初,選擇赴烏克蘭聘任海洋發電專業的工程師。

波浪發電新技術新挑戰 政府缺乏相關政策與法令

從2011年創業迄今,布瑞曼坦承,每一步都非常艱辛,有許多挑戰要克服。對很多國家而言,波浪發電是新技術新行業,缺乏相關政策與法令,業者要提出海事工程專案申請,等待主管機關核准要花一段時間。例如,她在以色列海法港進行波浪發電案,必須取得保險,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對方不清楚何為波浪發電,經過不斷地說明與解釋,最後才終於取得保險。

在能源與工程界的創業家或主管,傳統上以男性為主,布瑞曼坦承,自己參加過無數海浪發電或綠能會議,她是少數或唯一的女性,她笑說,曾經有與會人士誤以為她是服務人員,向她要求提供咖啡。

近年Eco Wave Power業績逐漸擴展,布瑞曼展現了堅強的毅力。她在以色列海法港進行波浪發電專案,最初向以色列能源部申請專案補助,由於官方對波浪發電不了解,布瑞曼屢遭拒絕,她一共申請了三次,最後終於獲得官方同意投資50%。她笑說,「我就是不放棄。」於是,Eco Wave Power去年完成以色列第一件波浪發電成功連接國家電網的案例。

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布瑞曼相當看好台灣發展波浪發電的潛力。歷經多年籌備,以科國際董事長黃齊元決定引進以色列的技術,4日與布瑞曼共同簽署設備採購合約,預定2025年完成建置台灣波浪發電廠示範場域。

波浪發電來自於海洋,白天與晚上均可以進行,可以與太陽能、風能互補。依布瑞曼估計,目前波浪發電岸際型以小規模進行測試,時機成熟後,案場逐漸擴大,可達100MW,相當於一座核電場機組。台灣四面環海,在缺電危機下,波浪發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選項。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