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跨國科技巨頭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AWS)等紛紛來台設立資料中心,帶動企業數位轉型商機,同時創造就業機會,政府與民間均展開雙臂歡迎。這些跨國科技巨頭除了看好台灣優秀人才,更享受台灣提供的全球超低電價,而台電年年虧本賣電,由全民補貼科技巨頭與工業大戶,合理嗎?
在生成式AI的時代,跨國科技巨頭爭相建立資料中心,這些資料中心規模越來越大,耗電量呈指數型成長,有些國家開始擔心電網無法負荷。《經濟學人》指出,超級電腦所需要的運算力幾乎每100天就會加倍。由於資料中心耗電量成長驚人,許多國家採取不同方式因應,以愛爾蘭為例,資料中心占該國總電力消耗約18%,愛爾蘭電力公司擔心電網無法負荷,已暫停與新建資料中心連網。位於亞洲的新加坡,因為考量2050淨零目標,2019年曾暫停興建新的資料中心。
美國科技巨頭建資料中心 曾遭當地社區抗爭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全球資料中心數量呈指數型成長,能源的消耗也大幅增加,對既有電網造成的壓力與日俱增,因為一旦啟動了生成式AI模型,就無法停下來。資料中心需要龐大電力供應,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來冷卻伺服器,美國科技巨頭興建新資料中心時,曾因為社區人士擔心地下水被消耗殆盡,引發抗爭。
近期谷歌發表台灣資料中心影響力報告,谷歌早在10年前就投資6億美元在彰化設置資料中心。根據谷歌影響力報告,自2017至2022年間,位於彰化的資料中心每年對台灣的直接與間接貢獻達49億美元;在就業市場方面,每年透過谷歌營運活動直接、間接帶動的工作機會達4.7萬個。在環境方面,谷歌承諾在2030年全面使用零碳能源。從經濟、社會到環境面,都帶來正面效應。
台灣提供全球超低水電 吸引科技巨頭設資料中心
從谷歌、微軟到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紛紛來台設立資料中心,對台灣帶來許多好處,不僅看好台灣的人才、基礎設施完善,以及經濟發展潛力,同時可帶動數位經濟,加速國內企業數位轉型。不可諱言,其中一項重要的經濟誘因是台灣提供全球超低的水電價格。然而,對於這些吃電怪獸,供電吃緊的台灣,未來還有能力因應嗎?如果自己用電都很吃緊,還要由全民補貼提供超低電價給跨國科技巨頭嗎?
以電價為例,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引爆能源危機,歐洲各國電價一度暴增2-4倍,政府提供大量補貼,協助企業與家庭度過難關;在台灣,則由台電虧本賣電,再由國庫編列預算撥補,形同全民補貼科技巨頭與工業大戶。
每年檢討電價時,不分藍綠,在工商業界的壓力下,最後總是凍漲,由台電吸收,即使有上漲,也未能全面反應成本。依台電資料,今年截至7月底止,平均售電成本每度3.71元,合理的售電價格應為每度3.95元,而目前基準電價每度為3.45元,由於先前調整電價時未全面反應成本,台電依然虧本賣電。
台灣所有能源幾乎從國外進口,台灣的工業電價比鄰近的日本、韓國來得低,居全球末段班,主因為台電虧本賣電。依中央社報導,過去3年工業電價未足額調漲,台電針對工業用電吸收了近4000億元,形同全民補貼科技巨頭與工業大戶。依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台電連續兩年虧損,2023年累計虧損達3826.27億元,2024年預計第3年虧損,累計虧損將達5954.49億元,財務狀況嚴峻。
供電吃緊下仍由全民補貼科技巨頭 會不會太蠢
在供電吃緊下,台電年年虧本賣電,不僅補貼國內工業大戶,甚至補貼跨國科技巨頭,這是不是慷納稅人之慨?未來資料中心吃電的速度呈指數型成長,台灣的電網能夠負荷得了嗎?台灣供電吃緊之際,還要由全民補貼提供全球超低電價給跨國科技巨頭,這樣慷慨的補貼政策只能用一個蠢字來形容。這些跨國科技巨頭來台投資設立資料中心,賺取巨額利潤,有能力負擔合理的電價,也應該負擔合理的電價,為何還需要台灣納稅人給予補貼?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