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曾為毛澤東戴袖章,中國「紅衛兵」代表人物宋彬彬去世,終年 77 歲

2024-10-08 12:00

? 人氣

1966年,宋彬彬在天安門為毛澤東主席綁上紅臂章。(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1966年,宋彬彬在天安門為毛澤東主席綁上紅臂章。(維基百科/Public Domain)

在中國,宋彬彬曾是文化大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參與煽動對教師致命迫害的「紅衛兵」,毛澤東曾賦予她另外一個名字「要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宋彬彬今年9月16日去世,終年77歲。在美國,她曾是麻薩諸塞州政府的一名科學家,負責分析空氣品質。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1989年,宋彬彬在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獲得了博士學位,她在該校的同學們對她在中國的過去幾乎一無所知,包括她是中共高幹子弟,父親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他們對宋彬彬1966年那段決定她命運的經歷更是知之甚少。

1966年6月,宋彬彬是北京一所女子中學紅衛兵組織的領袖。紅衛兵是狂熱擁護毛澤東的學生運動團體。宋彬彬當時和另外兩名學生一起張貼了一份手寫大字報,譴責該校一名領導,這引發了當年持續一整個夏天的騷亂,學生們批鬥老師以及任何他們認為背叛了毛澤東思想的人。

這場騷亂最終導致該校黨總支書記兼副校長卞仲耘遭到折磨和致命毆打,宋彬彬和其他學生曾譴責過卞仲耘。(幾十年後,宋彬彬為自己在這些事件中起到的影響道歉,但否認參與了毆打或任何暴力行為。)

文化大革命(文革)與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美聯社)
文化大革命(文革)與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美聯社)

1966年8月,就在卞仲耘被害兩周後,大批群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在廣場上向數以萬計的紅衛兵發表講話,擴音器裡播放著革命歌曲《東方紅》。毛澤東將這些對他忠心耿耿的學生視為一場變革的武器,他相信這場變革將能拯救中國,避免資本主義思想的興起。

宋彬彬當時是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多位年輕人之一,她為毛澤東佩戴了紅衛兵袖章,這一幕被記錄在了一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中。

1966年9月,文革期間,狂熱支持毛澤東的青年高舉《毛語錄》(小紅書)(AP)
1966年9月,文革期間,狂熱支持毛澤東的青年高舉《毛語錄》(小紅書)(AP)

在問起宋彬彬的名字後,毛澤東建議她把名字從「彬彬」(意思是「文雅」)改為「要武」(意思是「尚武」)。宋彬彬從未採用過這個名字,不過《人民日報》曾用「要武」作為署名發表了一篇據稱是以紅衛兵第一人稱敘述的文章。宋彬彬否認自己寫過這篇文章。

暴力浪潮

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引發了一波政治暴力浪潮。據官方報紙《北京日報》報導,在卞仲耘死後的幾周內,僅北京就有1,772人死於紅衛兵暴力。

這場政治動蕩使中國經歷了十年浩劫,有時被比作內戰。在此期間,高幹子弟搖擺不定,宋彬彬本人後來也加入了數百萬人上山下鄉「再教育」的隊伍,最後來到內蒙古。

文革結束後,宋彬彬和丈夫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第一波中國留學生,她最初在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獲得了地球化學碩士學位。她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中國北方渤海灣盆地的火山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