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台灣第三大城市,擁有南部第一大港和曾經的美軍駐台海軍基地,直接覆蓋太平洋最繁忙的海運航線之一巴士海峽。陳其邁這位市長對高雄來說不是新人,但他最近幾年促成了一件不僅關係本市、還牽涉全台甚至亞太戰略布局的大事。
全球高階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TSMC)2021年宣佈在高雄設立新廠時,消息震撼了半導體界。台積電近期宣佈2025年高雄廠將開始量產全球最先進的二奈米晶片,5千名員工屆時將進駐高雄。
中美晶片戰開打正值兩岸關係走向緊張之時,台灣將之前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視為護佑自己的「矽盾」。如今,被視為第二「矽盾」的高雄半導體產業群即將破繭而出。
但龐大的半導體新產業群給高雄帶來的不僅是欣喜。「高雄除了有台積電之外,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運中心之一,」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說,「各種船艦要前往東北亞或東南亞,多半都要經過高雄。可以說,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而高雄則面對台灣南部的巴士海峽,美國的潛艦也在那裏出沒。作為一個軍事重鎮,如果高雄港被封鎖,整個南海大概也會被敵人控制,未來美國從太平洋過來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他強調「台灣若有事,影響的將是全世界」。
誘人的工廠
遠離首都的高雄長期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並未受到特多關注。然而,自從台積電宣佈在此設立二奈米高階晶片廠之後,美國兩大人工智慧(AI)晶片廠商輝達(Nvidia)和超微(AMD)也相繼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加上多國參與的台灣「國造潛艦」計劃亦在高雄海軍基地執行,高雄的能見度迅速上升。
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半導體晶片在美中科技戰白熱化的背景下,迅速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新石油」,影響全球貿易和區域政治。知名東亞研究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及其他兩位學者在其著作《晶三角》中說,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技術優勢,打破了晶片競爭中各國互賴的平衡。台灣在高階晶片產業上的優勢已在全球產業鏈中形成重要的壟斷地位,猶如過去的石油產地,成為中美戰略思考中最關切的核心之一。
台積電過去在台灣的經營戰略一直是以「分散風險」為主。 2000年該公司首度離開新竹科學園區本廠,在台南科學園區設立新廠,2011年再到台中科學園區設廠。2017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後,晶片逐漸成為區域政治的戰略物品。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亞洲半導體大廠韓國三星和台積電都到美國設廠。之後,台積電再宣佈在日本熊本及德國德勒斯登建立晶圓廠。但是,台積電強調將目前最高階的晶片廠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