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投票,以高過一般公職補選的五成投票率,最終八萬六千多票不同意,摜壓近七萬同意票,謝國樑形同以兩次選舉鞏固市長之位;這場罷免戰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大罷免(立委)」的第一張骨牌,國民黨正面迎擊所謂的「公民團體」,「公民團體」固然敗下陣來,但毫無疑問,始終是影武者的民進黨,也應該從中記取教訓。
罷免不是政黨攻防的好戰場
首先,「山海公民罷樑行動」肇因於東岸商場標案,如果沒有前市長、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的「鼓勵」,罷免案未必能成形,遺憾的是,東岸商場涉入官商行收賄,即使檢方未向上偵辦,但相關官商俱遭起訴,而謝國樑維護市產的努力得到司法認證─連續四次勝訴,雖然無法揣測林右昌為何對東岸商場如此耿耿於懷,但他顯然選擇了錯誤的戰場,他的錯誤連帶讓「公民團體」對謝國樑的攻擊,站不住腳。
如果林右昌只是偏愛東岸商場原得標廠商的前市長也罷,偏偏他是民進黨的秘書長,政黨秘書長選擇錯誤的戰場,最壞的結果就是把政黨帶到不會贏的戰場,一敗再敗。罷免投票結束,林右昌認為是「完全民主深化的功課,基隆的地方政治將從根本產生質變,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他看到了近七萬選民可以不問是非跟著民進黨走,却沒看到他曾經執政八年、民進黨可以過半當選的基隆市,政治版圖再一次重劃,回到藍(白)大於綠的原點。
其次,罷樑同意票未跨過門檻,不同意甚至遠遠超過同意一萬六千多票,但還是拿下近七萬的同意票,意思是,不論是所謂的「公民團體」或反對謝國樑的「選民」,他們考量是否同意罷免的基礎,並不是發動罷免的理由合不合理,有無根據,而是對政黨或對人的好惡主宰一切,換言之,「是非」不在他們的政治雷達範圍之內,仇恨動員或情緒投票成為選民投票行為的核心,這已經完全扭曲「民主選賢與能」的立意,更嚴重的說,這就是民主敗壞的開始。
罷樑從東岸商場出發,打到最後一天,民進黨或側翼發動的是當年的「罷韓團體」和黑熊金主曹興誠,他們不談基隆市政,談的是:「廢材幫蠢材站台,罷免剛好」,這是譏諷立法院長韓國瑜最後一日陪謝國樑掃街;「跑來基隆幫謝國樑的都是『台奸』,罷免調謝國樑就是保衛『基隆主權』,保衛主權」,這是砲打前總統馬英九反台獨;從人身攻擊到上綱上線到扣紅,他們恍若未覺這樣的政治語言,十足悖反民主,如果這就是所謂的「公民團體」,豈不自我折辱「公民團體」的「公民價值」?
「公民團體」變味成側翼
民進黨可能沒有意識到,從當年的「罷韓」、到立法院外反國會改革所謂的「青鳥行動」、乃至如今的「罷樑」,「公民團體」完全變味,簡直成了「側翼」的代名詞,這絕非民主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