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看電影
幻景於今極巧精,衣冠樓閣見分明,
大西研就天文學,每月登場活動成。
有形無跡又無聲,人物依稀入眼明,
西化東漸通世界,機關活動眾歡迎。
這是傳統詩人張麗俊在接觸電影後的感受,他認為由西方傳入的影片在日本統治40年後,已經成為台灣民眾每月登場的休閒活動。相對張麗俊,有留日經驗的吳新榮,不只把看電影當作休閒娛樂,從他日記留下大量看電影的記述,可以看出吳氏藉由具有極強自我主觀行為-「選擇」,讓電影成為充實教養和涵養文化的途徑。
吳新榮(1907-1967),出生於日治時期台南州將軍庄,受父親吳萱草影響而有不少的舊詩創作。1925年,吳新榮前往日本留學,開始接觸自由思想與社會主義。1928年吳新榮加入左派領導的「東京台灣青年會」與「日本共產黨」領導的「台灣學術研究會」,而在日共遭到大檢舉的「四一六事件」中被捕。被捕後所寫的第一份日記遭到沒收,吳南圖對於父親吳新榮日記的歷史有一段說明:「1923年元旦,父親開始寫日記,其時就讀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一年級期末。…1928年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由於參加『東京台灣青年會』,身為委員之一,又參加『東京台灣學術研究會』,乃於1929年4月16日日本政府取締共產黨『四一六事件』時受牽累入獄,…,至此所寫的六本『日記』全被沒收。日警根據『日記』所載的同鄉同志,一一逮捕審問。出獄後,愧對朋友,乃發誓從此不再寫日記。』因為日記而牽連戰友們入獄,讓吳新榮愧疚發誓不再寫日記,但從1933年9月4日起,他再度提筆寫日記,理由是:「但我今已不是實際運動家,也不是組織內的運動分子,所以我不寫日記的理由已無了。而且日記之使命不可輕(視)的。因為日記可當我們生命之記錄,因為日記可為我們生活之反省。」這部日記就是張良澤教授主編,「台灣文學館」發行的《吳新榮日記全集》。本文以此日記作為參考文獻,跟隨一個地處偏鄉的草地知識分子-吳新榮在政治活動視角外,到府城透息-看電影的休閒活動來撫慰思想警察監視下鬱悶心情。
二、吳新榮為何「選擇」看電影做為休閒娛樂?
1938年7月24日吳新榮在日記提到:「想一想各式各樣的娛樂,麻將如此,咖啡屋亦如此。也許看電影會比較好吧,但得花相當多的時間。」吳新榮這段時間常因打麻將造成家庭紛爭與身體負擔,他在日記裡反覆提到要戒掉打麻將的習慣,把休閒娛樂轉移到喜愛的看電影上,但到一趟府城看電影舟車勞頓,耗費相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