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抗戰勝利歌曲《凱旋歌》,是創作於抗戰勝利時分電影《長相思》的插曲,由黎錦光作曲、范煙橋作詞、1930年代著名歌手周璇主唱,享譽海內外。在台灣,國防部舉辦的諸多紀念音樂會中,《凱旋歌》幾乎是保留曲目。然而,黎錦光、范煙橋、周璇三人的命運卻在時代轉折點出現了極為重大的起伏和激盪。
對新時代、新社會的不適、不耐讓他們的人生充滿了悲苦和感慨。在倡導大眾主義、社會改造的紅色革命浪潮下,黎錦光、范煙橋、周璇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歌頌抗戰勝利的《凱旋歌》也消失在中國大陸當代音樂史的書寫中。但人生、家國都是愛與恨的結合,歷史就是歷史,留在時空中的音符與旋律,不僅記載了萬千國軍將士抗戰救國的熱血信仰,也成為了後來左右兩大陣營在中華大地殊死搏鬥的開端。這毫無疑問歷史年輪的隱喻,也告訴今人:每一場疾風暴雨政治運動的背後,都是無數小人物的哀嚎與哭泣。
謳歌抗戰 《凱旋歌》成為勝利榮耀的藝術符號
《凱旋歌》是電影《長相思》的插曲。《長相思》是一部反映抗戰、愛情、底層階級拼命奮鬥的電影。除了《凱旋歌》之外,反映上海1930年代娛樂場歌女生活境遇的歌曲《夜上海》,也是《長相思》的插曲。在這部電影中,周璇是主演,也是這些插曲的演唱者。
《凱旋歌》的歌詞很簡短,但含義卻非常豐富,中華民國國旗、國軍意象,蔣中正委員長希望抗戰勝利後協和萬邦、以德報怨的國策,抗戰勝利後軍民喜悅的熱情,幾乎都融匯其中。歌詞如下:
「看國旗風翻,聽歡聲雷動,我們的英雄,戰勝頑敵,洗雪奇恥,寫成了歷史的光榮。我們生命更新,我們骨肉重逢,從今後復興民族,促進大同,泱泱大國風。」
今年6月15日的黃埔建軍百年音樂會、8月21日的九三軍人節暨八二三戰役66週年音樂會,都由國防部示範樂隊、軍校生合唱團和復興崗校友合唱團演出了《凱旋歌》。在8月21日的音樂會上,主持人報幕時,這樣解說《凱旋歌》的時空脈絡和意義:「在漫長戰爭後,終於看見勝利曙光,青天白日國旗再度迎風飄揚,勝利艱辛,守成不易,奮鬥的精神都將薪火相傳。」搭配《凱旋歌》的歌詞,不論是時人還是今人,在八年抗戰後所感受到的,並不是報復、憤怒、極端民族主義或仇恨輸出,而是一種文明再造的欣喜和希望。但是很顯然,這種價值觀和心境,今日的中國大陸,很多人民甚至是官員,則完全沒有認知。這是令人無比遺憾的狀態。
《凱旋歌》的曲作者黎錦光,是陸軍官校的學生,早期的黃埔子弟,後來更參加國軍北伐。他具有非常卓越的音樂才華,成為了1930年代上海流行音樂的歌王,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他譜曲的《夜來香》,更是成為經久不衰的佳作,由當時著名的歌手李香蘭(日本籍)主唱,後來則成為鄧麗君的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