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專欄:台灣近海航空戰80周年─搬開美軍重返菲律賓的障礙

2024-10-13 07:20

? 人氣

F6F幹掉零式戰鬥機的畫面,在1944年10月的台灣上空經常上演。(作者提供)

F6F幹掉零式戰鬥機的畫面,在1944年10月的台灣上空經常上演。(作者提供)

提及80年前爆發的台灣近海航空戰,雖然從頭到尾都停留在海空作戰的層面上,卻是台灣人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最接近全面戰爭。美國海軍第3艦隊第38特遣艦隊之所以在中國戰場的第20轟炸機司令部配合下,對南台灣展開空襲的原因,在於支援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對菲律賓的反攻,在雷伊泰灣(Leyte Gulf)發動兩棲登陸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所以要對南台灣發動空襲,是在於美軍從1941年12月日軍空襲馬尼拉的事件中學到教訓,知道台南、左營、岡山、高雄以及屏東有規模龐大的日本海軍和陸軍航空兵,乃至於飛機維修廠存在。如果放任不管,進攻菲律賓的美軍注定將遭受南台灣和呂宋島起飛的日機南北夾擊,這是為什麼雷伊泰灣登陸以前必須要先有台灣近海航空戰的原因。

至於不登陸台灣的原因,首先在於麥克阿瑟將軍認為菲律賓當時尚為美國殖民地,美軍將之奪回比收復已經在開羅會議上決定歸返中華民國的台灣有更大的政治意義。所以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麥克阿瑟將軍與尼米茲(Chester W. Nimitz)的辯論中選擇支持麥克阿瑟,讓台灣得以躲過一場大規模的登陸戰。

而另外一大美軍放棄登陸台灣的原因,則在於國軍在「一號作戰」中遭遇重大潰敗,無法從中國沿海策應美軍登陸行動。甚至如果美軍硬要在台灣登陸的結果,是導致華南地區的中共軍隊為了取得美援裝備而在沿海地區壯大。可見無論是從軍事還是政治的角度出發,台灣都被劃出了美軍兩棲作戰的範圍之外,實屬不幸中的大幸。

那麼從空戰的角度上來看,到底台灣近海航空戰是誰贏了?從結果論來看當然是美軍贏了,所以才有後來雷伊泰灣海戰和登陸戰的勝利。但是讀者們一定想要知道,究竟美國是贏在哪裡,日本又是敗在哪裡?今天就讓我們超越兩岸華人的視角,從美日兩軍的觀點去重審這場影響了台灣接下來80年發展的空中戰鬥。

位於南台灣的高雄港是連接日本與菲律賓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同樣是美海軍在1944年10月的打擊目標。(美國國家檔案館)
位於南台灣的高雄港是連接日本與菲律賓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同樣是美海軍在1944年10月的打擊目標。(美國國家檔案館)

美空中攻勢初期並不順利

在1944年10月12日對台灣發動空襲以前,第38特遣艦隊的艦載機先於10月10日雙十節大規模空襲沖繩,共計執行1,396架次的作戰任務,將沖繩整個炸翻了天。為此在台灣近海空戰爆發前,美軍其實處於燃料耗盡的狀態,導致第38特遣艦隊在10月11日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再給船艦還有飛機加油,就連戰鬥艦紐澤西號(USS New Jersey, BB-62)都成了臨時的加油艦。

第3艦隊司令海爾賽(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將軍,從奇襲角度出發,以61架大規模艦載機編隊空襲北呂宋,希望能欺騙日軍將防空重心放到菲律賓去。然而海爾賽的計謀沒有成功,雷達顯示台灣周邊仍時有日軍飛機起飛,一場美日之間的惡戰注定要在台灣空域上演。考量到日軍在台灣龐大的航空兵力,海爾賽不敢大意,決定集中第38特遣艦隊的航空力量予以消滅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