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默魯批評,美國雖然對機器人的投資快速增加,但卻沒有對人力進行足夠的投資,這讓勞動力並未準備好接受新的任務。尤其是台積電赴美設置的半導體製造廠,也因此造成進度落後。如果美國找不到方法將新機器與受過訓練的勞工進行有效的結合,過去能夠提供高薪、穩定職位的製造業將面臨更大的痛苦。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I)最狂熱的支持者主張,AI是所有科技顛覆之母,是數位時代的頂峰。但艾塞默魯認為,除開對於那些超級演算法的炒作,AI所面臨的挑戰與人口老化非常類似,而且美國同樣有可能錯失良機。艾塞默魯指出,為人類決策者提供更好資訊的AI不會那麼快完成進化,可能要到2030年代中期才能感受到AI的真正影響。至於影響是好是壞,端賴企業和勞工是否做好準備。
艾塞默魯認為美國需要國家級的AI戰略,讓AI不僅能使工作自動化、讓勞工退居幕後,更能為創造新的任務與能力。就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創造的汽車工業不僅僅運用更先進的機械,也引進了一系列需要由熟練勞工執行的維修與保養工作。無論是承辦貸款或處理人資的辦公室白領、試圖解決問題的科學家或記者、或是處理故障和其他現實問題的電工與木工,如果我們能獲得更優質的資訊,大多數人都能提高生產力、並且擴大我們的工作範圍。
然而與人口老化問題相比,我們似乎更容易在應對AI浪潮時搞錯重點。AI工業的目標普遍放在製造出「通用人工智慧」,製造出像人類一樣的機器,甚至取代我們所有的工作。不過艾塞默魯認為,其實AI很難自我實現這個目標,因為這需要用更高品質的資料來訓練AI模型,使其變得更專業、更可靠、更能與人類的現有知識和資訊處理能力相結合—可惜這些似乎都不是科技巨頭的首要目標。
面對人口老化與AI的挑戰,一項簡單的政策是提供稅務減免或訓練補助來鼓勵訓練勞工,讓他們能夠接受新的任務與工作。聯邦政府也應該成立新的單位,負責識別和資助可以提高勞動生產力的AI類型,幫助我們應對迫在眉睫的勞工短缺問題。
全球化的下一章
第三項挑戰則是全球化。艾塞默魯指出,蘇聯解體後那個快速全球化且不受限制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化確實對西方消費者和跨國企業有利(因為他們能夠獲得海外廉價的勞動力),對勞工來說則不盡然。全球化的下一章會是什麼,現在還看不出來。艾塞默魯說,這可能會是一個支離破碎的體系,各國可能只跟他們的盟友進行交易,不過貿易總量與現在類似;也有可能會是一個高關稅、國際貿易總量降低的世界。
艾塞默魯指出,這種變換雖然緩慢,但對勞工影響深遠。新的製造能力可以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並且提高工資;另一方面,新的製造能力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建立,科技的落後可能會扼殺工業更新。而且美國還是會碰到一個老問題:美國的勞動力並未準備面對這項挑戰。不過艾塞默魯也認為,美國仍有因應這些問題的餘裕與時間,抓住人口老化、AI崛起與新全球化帶來的機遇,這將為美國經濟帶來新的動能。只不過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他也警告若不能專注應對這些問題、採取果斷行動,美國的未來恐怕只會更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