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香港特首李家超本月早些時候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在各界爭議聲中下調烈酒率政策。
此舉被指意在重振香港的「夜生活」,拉動後疫情和《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恢復乏力的本地經濟。酒吧從業者認為調整和預期有落差,醫學界則批評此舉有損公共健康。烈酒稅下調的效果仍有待觀察。
過去,香港政府對酒精濃度高於30%的烈酒徵收100%重稅,一直為全球最高。如今,當局宣佈改行雙層稅制——以進口價200港幣(約26美元)為分界,低於這一價格的烈酒稅率維持不變,仍為100%;高於此價的烈酒,超過200港幣的部分,稅率則減九成,只要付10%。
這不是港府第一次減免酒稅。 2008年,香港取消徵收所有葡萄酒稅,成為亞洲首個葡萄酒免稅港。2023年,香港葡萄酒進口貨值比免稅前的2007年增加375%。李家超說,下調烈酒稅旨在複製2008年取消紅酒稅的成功經驗,刺激市場消費。
酒吧及飲食業界是香港受疫情打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今年第二季酒吧總收益接近3.4億港幣,比2019年同期跌約25%。但減烈酒稅真能重新振興香港夜生活嗎? 2008年豁免紅酒稅後的貿易榮景,能夠重現嗎?
BBC中文採訪多位業界人士、酒吧東主和醫生學者,了解各界如何看待該政策和未來。
酒商:與期望有落差
港府宣佈減烈酒稅並非突然。早在今年1月,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已經建議政府寬減酒稅對市場「放水」。而自9月開始,多個黨派、酒商及商會代表共同召開記者會,期望政府減酒稅刺激夜生活。當時有消息傳言,政府內部反應正面。
業界磨拳擦掌,靜待減稅結果。香港酒業總商會創會會長蘇又萍對BBC中文表示,她當時建議政府將烈酒稅減至20%,「我們希望可以同澳門看齊。」目前,澳門對烈酒徵收10%從價稅,以及每公升20元澳門元的從量稅。
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曾形容,酒吧業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施政報告發表前夕,他向BBC中文說只要政府一撤稅,市場開放、競爭變大,不管減多少,酒吧業肯定會得益。「假設我們拿到的酒稅是零,我們就便宜了一半,我們可以省一半錢來交租或出糧。」
然而,政府最後決定實行雙層稅制,進口價200港幣以上的烈酒才算是受惠,讓業界換來一個期望落差。在香港擁有16家門店的偉成洋酒總經理文德榮對BBC中文說:「門檻太高了。」
文德榮在新制出台後的下午忙著和業界開會,又要和客戶解釋,「(政府)講就好像是烈酒稅大減九成,但其實實質有一點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