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10/15)朝鮮軍方將通往南韓的京義線與東海線鐵公路炸毀,南韓也隨後在邊境向北韓開火,半島情勢在此刻緊張起來。在爆炸的前一日,中共也在台海發動聯合利劍軍演,並在13小時內結束此次軍演。
時隔幾年之久,攸關東亞安全的半島問題,再次浮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無論是對國際關係感陌生的國人,或是對政治一無所知的友人,此刻都不禁對半島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若是單獨將此事件來分析,可能無法理解半島政治的複雜性。半島問題所涉及的不只是意識形態,更影響中美在東亞的博弈,甚至影響到我們現今的生活。七十年前,韓戰救了國民政府;七十年後的今天,半島又會如何影響我們?
從半島統一到兩國對抗
冷戰初期,因為意識形態而分裂的地區除了國共兩黨、兩德政府,還有朝鮮半島。韓戰結束後,南北兩韓簽署《朝鮮停戰協定》,雖然統一的熱戰就此結束,但在形式與法律上各自仍堅持統一的目標(從各自憲法就可明瞭)。北韓強調民族團結與社會主義,並透過軍事與威脅的手段,實現統一的目標;南韓方面則主張和平統一,強調民主、人權與經濟發展,並藉由對話與合作的方式進行。
不過隨著世代的更遞與發展的差異,南韓青年對於統一的意願逐漸降低,根據南韓統一研究院在2017年12月發布的一項調查「72.1%的20多歲南韓人認為統一沒有必要」。南韓的民主黨面對這樣的趨勢,也將「統一」轉向「合作」,希望能藉此緩和北韓關係。
金大中總統(1998-2003)所屬的民主黨,在90年代提出「積極尋求和解與合作」作為競選承諾。金大中提供的經濟合作、人道救援與糧食援助,讓北韓擺脫90年代大饑荒,這一措施也被稱為「陽光政策」。這樣的壯舉促成2000年的兩韓平壤會晤,兩韓領導人自分裂後首次握手。
前任總統—文在寅,也與金大中所屬同一政黨,並在任內提出的「新南方政策」可被視為對前朝「陽光政策」的延續。經過多次的和談與對話,成功在2018年換取《板門店宣言》這一重大成果。由此可知「陽光政策」對兩韓關係的重大影響。倘若「陽光政策」或南韓態度轉變,半島局勢又會從何發展?
2022年尹錫悅上任,其所展現的強硬態度,與文在寅的和解主義形成強烈對比。尹錫悅任內提出「大膽倡議」和「8·15統一方針」,強調若北韓採取無核化步驟,韓國將提供經濟支援。主打「先軍備,後對話」的尹錫悅政府,也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包括推進聯合軍事演習,並在去年4月簽署《華盛頓宣言》,從而提升對北韓的威懾能力。
這一態度的轉變,使兩韓關係回到過往的緊張局勢。2023年金正恩在第九次全體會議擴大會議提到「和他們(南韓)打交道,永遠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因此「北南關係再也不是同族關係、同質關係,而且完全固定為敵對的兩個國家關係、戰爭中的兩個交戰國關係」。除了基本態度轉變,北韓也在今年年初完成修憲,強調「北南關係已不再是同族關係、同質關係而是敵對的兩國關係」,並開始稱呼南方為「大韓民國」,朝鮮的和平統一委員會也就此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