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梅專文:從不停止學習的華裔政治人物張曼君

2024-10-27 07:00

? 人氣

1977年洛杉磯杜阿爾特市(Duarte) DuarteUnifiedSchoolDistrict聯合學區公立學校的老師,放眼望去都是藍眼睛金色頭髮,黃皮膚黑頭髮的東方人可是鳳毛麟角!但沒想到她首次應徵該校特殊教育老師,面試後次日即接到校長親自撥打的錄取電話。後來她也才知道被「錄取」的主因,除了頂著南加大碩士的光環及完整的履歷,另一原因是面對校長的提問時,她以專業教育背景正確回答提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擔任洛杉磯公立學校特殊教育全職教師後,她注意到若是要與學校的白人學生、家長拉近距離,說得一口標準英語腔調是為首要。

美國人說英語因地域不同而有各地腔調,演藝人員口音則因要符合劇中角色,需要專業「正音老師」的協助糾正,正確的方言口音有助於演員在戲中詮釋所扮演的角色。

張曼君在美國剛擔任教職工作年代,學生家長幾乎是清一色的白人,她從工作環境領悟到,若是說的英語怪聲怪調,容易被歧視和產生誤解,雙方距離將愈拉愈遠。

為了想在美國學校成為稱值的老師,她經由在好萊塢當導演的先生的介紹,請一位在好萊塢擔任台詞正音老師,安排一對一的教學,糾正她的英語發音和腔調;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她認真地端坐在教室的鋼琴前。

教了很多年的書,書也唸了很多年張曼君,教書生涯中考了三個不同的教師註冊執照。

張曼君在洛杉磯Duarte公立學校教師22年,也曾在成人學校ESL夜間部授課。穩定的全職教書工作,不僅克服語言、融入美國西方文化,並奠定成功的主流文化基礎。她不但了解美國文化,並和美國文化共舞,因此和美國教師、學生合作無間,也開啟她從政成功之路。

當她站在學校講台上授課時,絕對不講負面的話,對學生是鼓勵多於批評。平日與人相處十分注意禮貌,不隨便辯論也不說對方不好;禮貌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條件。一旦和對方的距離拉近,就不會有文化差異。

她一再強調,當我們在台灣,就要想到如何將台灣文化溶入在我們的生活裡,當住在美國則要下功夫投入美國文化。展現中國固有的文化是應以禮貌風度展現,而不是以粗暴手段展現。」

張曼君說「我很感激從美國的文化,學到如何給別人東西,教他人釣魚的方法。」(相關報導:王育梅專文:亂世中的愛情─簡娥與潘欽信(3~1)更多文章

*作者為作家,海外女作家協會永久會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