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香港學者:中國發展打破今年得主的「西方迷思」

2024-10-28 18:51

? 人氣

《中國的奇蹟》3位作者李周、林毅夫、蔡昉(左起),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認為他們「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取自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網站)

《中國的奇蹟》3位作者李周、林毅夫、蔡昉(左起),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認為他們「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取自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網站)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14日傍晚公布,由美國學者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強生(Simon Johnson),以及英國學者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獲得殊榮,表彰他們研究社會制度的包容或掠奪性,如何影響國家間的繁榮差距,以及影響經濟發展的貢獻。不過,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有不同看法,他批評3人的理論對中國發展視而不見,「林毅夫、蔡昉和李周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論,「從香港經驗來看是亂吹的」

今(2024)年是中國大陸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蔡昉與李周共同撰寫《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一書出版30周年。22日,《中國的奇蹟》出版30周年座談會在上海大學舉行。

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在會上將《中國的奇蹟》與今年3位諾獎得主理論進行比較,指出後者研究的基本假設是:過去幾百年來,歐洲人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搞殖民地,但不同殖民地引入的制度不太一樣。假如在某一個地方,歐洲人去了,死亡率很高,他們就不願意在那個地方安家立命。殖民者都是急功近利的,想很快地在這個國家剝削壓榨,賺了錢、拿了東西就跑。

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強生(Simon Johnson),以及芝加哥大學的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榮獲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美聯社)
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塞默魯、強生,以及芝加哥大學的羅賓森榮獲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美聯社)

雷鼎鳴表示,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諸如北美洲,加拿大、美國這些地方,他們打算長期停留,所以根據近代西方的記錄和他們的說法,引入制度的包容性比較強。但是,是不是制度的包容性非常強這個很難說。「我在香港,我也經歷過殖民地統治,這是有很大的歧視性的,所以說包容性很強我覺得他們是亂吹的。」

「歷史終結論」的經濟學版本,以為複製西方就能成功

雷鼎鳴進一步分析3位諾獎得主的理論,強調其研究闡述了引進良好的制度會帶來經濟繁榮,但是他們最終的目標是,闡述西方民主制度是包容性制度,他們是要證明民主制度對經濟增長有利,其實這個論證是有問題的。

雷鼎鳴舉例,2019年3位得主曾在《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Democracy Does Cause Growth),「我仔細讀了,覺得挺荒謬的。」他們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資料庫,給175個國家的民主程度賦分並進行排名,接著幹脆把這175個國家和地區分成兩類,一類是民主經濟體,另一類是非民主經濟體。他們使用複雜的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發現屬於他們認為民主的國家,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25年以內GDP比非民主國家高出20%到25%。「當然這也不錯,並不是說西方民主制度一無是處,但是25年的增長才高出20%到25%,太低了吧!我們早習慣了中國的高增長,他們看不見『房間中的大象』,對中國的發展視而不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