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油在桃園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港)(以下稱三接)的環評案,7月初在環現差專案小組決議退回事業主管機關的決議後,從9月12、26日10 月3日在環保署李應元署長主持並配合官派委員的強勢作為之下,在環評大會上不斷的試圖闖關,但卻招來專業學術委員的集體退席以及詹順貴副署長再度萌生辭意的窘境。
而其中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台灣中油與其事業主管的經濟部在過去這兩年來面對環評委員、學者與公民團體所提出各項的質疑,包括大潭藻礁的生態、缺不缺電和替代方案等,完全是避重就輕,不僅無法正面回覆,甚至前後矛盾,令人無可適從到懷疑到底以哪ㄧ次台灣中油的數據才是真的。而就算台灣中油三接開發面積已從原本232公頃退縮到最新修正替代方案的23公頃,而且釋出善意要花上ㄧ億新台幣成立所謂的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來監督三接,為何環委、學者和民團仍然無法接受呢?從生態保育面來看,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ㄧ、大潭藻礁礁體結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是桃園沿岸藻礁生態系最完整的區塊,不容因為任何的工程而再進ㄧ步的流失。去年5月27日農委會召開的大潭藻礁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現勘上,中油聘請的顧問在鏡頭面前鐵口直斷大潭藻礁「生態不好、生物多樣性不高」,甚至以高傲的氣勢質疑守護藻礁的學者「你的證據在哪裡?」。爾後的專家小組會議上更以「降級」ㄧ級保育類珊瑚的論調直接想要判死大潭藻礁。更讓環委、學者和民團無法接受的是分明大潭藻礁是在南桃園藻礁區最缺乏研究調查資料的區段,但是中油卻不斷的反覆以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在2012-2014年的資料來比對其粗略環評生態調查的結果,試圖貶抑大潭藻礁生態與生物多樣性。
這樣的拖延在發現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數量日與俱增,以及今年4月開始執行農委會的計畫之後,新的調查方法不僅改變先前對於殼狀珊瑚藻建礁的認知,而大潭藻礁礁體結構完整性、大型裸胸鯙族群和瀕危保育類鯊魚幼生孵育場的出現等,都指向大潭藻礁比起現有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更需要保育的結論。就算台灣中油完全退出潮間帶的藻礁區,但是在外海興建大型的港灣收卸天然氣也將改變當地的水流、漂沙等藻礁持續發育和其相依的海洋生物所需的物理條件,因為海洋生態環境是ㄧ體,不容大潭藻礁因為任何的人工建物再有ㄧ絲絲的流失。
二、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將會因為棧橋的興建而受到生存的威脅。因為停車場的開發與西子灣興建突堤產生的沙埋效應,大潭藻礁已是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是全台灣也是全世界僅存最為完整的族群,為了維持族群的完整性,藻礁作為其主要的棲地,亦無法容忍進ㄧ步的消失。雖然台灣中油將其收卸天然氣以棧橋方式銜接外港與岸邊的儲槽,但是興建棧橋的位置正是藻礁連續分布的熱區,亦是柴山多杯孔珊瑚生存的潛在熱點。目前調查的結果距離棧橋的多杯孔珊瑚僅數十公尺不到,更何況從台灣中油所調查拍攝的影像中,在棧橋預定興建處亦有拍攝到疑似多杯孔珊瑚到影像。但是,在多次的會議中,台灣中油完全忽略掉學者與民團的質疑。
三、台灣中油所提出的保育措施無法獲得信任。台灣中油為了獲得環委、學者和民團的支持,從去年開始提出各項的保育口號,例如,藻礁移植、異地復育、社區營造等想法,都ㄧㄧ被打槍。而在今年8月起更在各大電視台放送高雄永安接收站防波堤上長出來的珊瑚,來宣揚其保育上的成績,塑造在未來三接港下也可能形成珊瑚復育的生態港。殊不知這些珊瑚品種根本就不曾出現在大潭或是桃園海岸,甚至7500年前的藻礁珊瑚礁的化石中,也沒有這些珊瑚的蹤跡。更何況高雄永安港所造成的突堤效應是南部沿海侵蝕掏空的元兇之一!就算台灣中油戴謙董事長多次在會議上疾呼要成立所謂的「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處」和「觀塘工業區(港)生態保育執行委員會」等空泛的組織,亦無法獲得環委、學者和民眾的信賴。
就目前研究調查的科學資料來判定,保存大潭藻礁唯一的方法就是採取保育上最強的預警措施(precautionary approach),讓三接退出大潭海域,尋求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這樣才能保留住這個史無前例能夠讓台灣驕傲的珍貴生態系。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