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災後重建」是徒勞無功還是自我滿足?

2024-11-02 05:30

? 人氣

颱風帶來致災性的破壞,考驗的是台灣整體社會應對災害的韌性與能力。(資料照,第三作戰區提供)

颱風帶來致災性的破壞,考驗的是台灣整體社會應對災害的韌性與能力。(資料照,第三作戰區提供)

近年我國面臨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頻繁侵襲不在話下,災後重建問題也早已是家常便飯,但某地區「又塌了、又淹水」的情形依舊層出不窮,並未曾見緩減趨勢,重蹈覆轍的災後重建情節,貌似只是幾個月、幾年後,換個時間和事件再度上演而已,如此情形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往我們把目光放在短期救助「回歸生活正軌」上,且以「政府」有無立即採取措施,做為災後重建程度的好壞依據,也不知從幾何時,災後處理已逐漸全權變成「政府應有的職責」。

一再排除患難的重建家園,真的是實質的改善關鍵嗎?如果把眼光放遠,會發現答案就在我們眼前。逐漸嚴峻、招架不住的環境及氣候變遷,與其帶來未知不可測的侵迫;過去犧牲了環境與社會的永續發展,強調經濟發展作為建設初衷的住宅、公共設施。可見不時呼籲的「永續」,才是真正應深入探討的背後主因。

為求打造更全面性的「韌性城市」,建設綠能建築及綠地、水域等「綠色基礎設施」同時,加強結構穩固性,響應永續,更減緩險惡氣候加劇,或許短期效果不彰顯,但就長遠目標來看,無非是從根本降低自然災害與響應永續性的最優舉,一石二鳥。

災後重建與永續從來不是政府一方的主場秀,而是每個你我有義務投入心力援助的一部分,不只是一味關注「颱風假」去留,自發性培養防災意識、參與提供救災重建計畫,作為永續議題支持者也好,發揮凝聚力共榮社會,是我們仍今,更是未來應崇尚的目標方向。

*作者為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