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公布第三季營收2010億人民幣(約合282億美元),超過特斯拉上週報告的252億美元。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打的過於慘烈,拖累了比亞迪的盈利能力。
《金融時報》稱,受到中國政府新一輪電動車補貼的推波助瀾,比亞迪今年第三季賣出了創紀錄的110萬輛汽車,銷售額同比成長24%、淨利同比成長11.5%(116億元人民幣)。但比亞迪的銷量噴發,卻是以犧牲毛利率做爲代價(從22.1%下滑至21.9%)。比亞迪並沒有直接提供折扣,而是推出了更有續航力、配備更先進功能,價格卻低於舊款的新車型。
比亞迪的策略讓這間中國最大電動車廠鞏固市場地位,但同時也拉低了淨利。而且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不只侵蝕比亞迪等本土品牌的淨利,外國車廠同樣苦撐待變。福斯(Volkswagen,中國稱「大眾」)已經提出警告,該公司在華合資企業今年的營業利潤可能只能達到預測區間的低標(16億歐元),福斯更宣布今年第三季盈利慘跌64%,宣布將關閉三間德國工廠、裁員上萬,在職員工的工資也要減少10%。
比亞迪的成長關鍵:海外市場
受益於產線的垂直整合(包括控制電池和電腦晶片),比亞迪21.9%的毛利率仍遠遠領先於特斯拉的17%,中國競爭對手極氪(Zeekr)的14.2%與小鵬汽車(Xpeng)的6.4%也都不是對手。但《金融時報》也引述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的報告,警告西方保護主義抬頭是比亞迪的最大隱憂,這間車廠是否能順利開拓海外市場,將是未來繼續成長的關鍵。
由於歐盟29日已經正式決定,要在現有的10%關稅基礎上增加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以比亞迪的進口汽車來說,將再加徵17%的額外關稅,比亞迪雖然已在泰國開設首家國外工廠,但面對全球擴張面臨多重不確定因素(包括外國政策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花旗(Citi)分析師也認為比亞迪的出口狀況在短期內恐怕難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