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然,這個名字在今天的中國大陸藝術界,大家都覺得陌生。但在台灣和海外耳熟能詳的抗戰童謠《中國父母心》、《打鐵歌》,均由胡然創作。1912年出生湖南益陽的胡然,家境貧寒,卻先成為師範生、後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上海國立音專),師從聲樂系主任、著名歌唱家周淑安。1936年畢業後,胡然成為著名的歌唱家。在七七抗戰的硝煙中,他以自己的歌聲和創作鼓舞全國軍民爭取勝利。但在抗戰勝利後,籌辦了湖南音樂專科學校的胡然,一向主張音樂和政治分開,遭到湖南音專左翼學潮的猛烈攻擊和批判,最終被學生們驅逐,出走香港,度過餘生。
胡然以及他的作品,在194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被徹底打入另冊,消失在了當代中國對音樂史、抗戰文藝史的書寫中。我們在胡然後來的人生中,看到了他守護純粹藝術、抗拒政治介入音樂的勇氣;看到了他的愛國情操;也看到了在那個雖然動蕩、雖然戰火紛飛的年代,貧窮的孩子只要有理想,就不會成為「待割的韭菜」的樂觀精神。
出身貧苦偏鄉的音樂家 為抗戰而創作
胡然出身湖南益陽的貧苦鄉村,在上海求學時,連電車票都買不起,只能步行上學而導致時常遲到。他的老師周淑安為他買了一個季度的電車票。這成為一段佳話。後來,他又是從俄國籍聲樂家蘇石林,以優異成績從上海國立音專畢業。
七七抗戰爆發後,胡然創作了很多愛國歌曲,並在長沙、桂林參與救亡演出。抗戰童謠是他創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童謠《中國父母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曾經在2011年國防部為紀念建國百年和黃埔建軍87週年的《黃埔精神 榮耀傳承》音樂會上演出。這首歌是A大調,四四節拍,行板到小行板的節奏,具有歡快、樂觀、陽光、向前昂揚的曲風:
中國父母心,皆願兒女上前方,奮勇爭先不退讓,為國去爭光。
中國父母心,皆願兒女上前方,不打勝仗回家鄉,無臉見爺娘。
為國家,為民族,誓將暴敵齊掃蕩,為國家,為民族,那怕死和傷。
中國父母心,皆願兒女上前方,光榮勝利回家鄉,同把凱歌唱!
胡然創作過的抗戰歌曲包括《抗戰必勝》、《中華健兒歌》、《我們都是小飛行家》、《少年軍歌》、《兒童戰歌》等。他的抗戰童謠,用很特殊的音樂方式向少年兒童進行了抗戰啟蒙,讓他們用樂觀、開朗的心境來面對保家衛國的民族聖戰。
2012年,國防部舉行七七抗戰75週年紀念音樂會,演出了兩首由胡然創作的歌曲,一首是經典抗戰童謠是《打鐵歌》,表達了兒童打鐵做大刀,支持父兄參軍、支持前線將士的心情。另一首是胡然作詞、陸華柏作曲、歌頌七七盧溝橋陣亡將士的歌曲《勇士骨》。《勇士骨》是降E大調、多聲部重唱的歌曲,由於節奏平緩、曲風莊嚴、歌詞如現代抒情詩,所以頗為出名,也看出經歷過民國師範訓練的胡然具有很卓越的漢語文字抒情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