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依賴美國更甚。2020年蔡英文藉由香港動亂成功連任並長期享受該政治紅利。無此「機遇」的賴清德借助美國的助力和在野黨分裂才能僥倖贏得2024,若想2028連任,賴清德加碼換取美國的背書與支持將極其重要。無論是購買大量武器,還是力促台積電赴美,這些都是配合美國在中美博弈中獲得戰略主動的必要之需。賴清德深知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要把這樣的台美關係充分利用下去,美國就不會放棄民進黨。隨著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美台之間的利益交換將進入新階段。面對美國拿出的清單,賴清德勢必全力配合。
以上三者互為關聯和支撐,相互循環彼此助力,是賴清德實踐自己政治藍圖的主要方式。其終極目標就是實現2028連任和民進黨的長期執政,完成實質台獨。
賴清德就任後的所作所為的確展現了極強的企圖心,其強勢的風格給台灣和兩岸之間帶來了一輪又一輪的政治風暴。但是這些風暴並沒有產生「清理」的作用,而是造成了混亂的局面。半年來台灣內外環境不僅沒有依照賴清德的「企圖心」演變,甚至是出現了反向的趨勢。民調逐漸走低看出台灣社會對賴氏風格的施政並不全然接受。賴清德的「企圖心」展現的越強,台灣的內外環境就越動蕩。賴清德和台灣之間正在形成一種「蹺蹺板」的關係。一系列新旧矛盾交錯衍生並持續激化。
政經矛盾
雖然鄭文燦事件讓賴清德在整合綠營過程中樹立了一定威信,但是這種威信更像是建立在恐嚇而非公平的基礎之上,因為事後證明賴清德的用人範圍和用人標準不僅圈子狹隘而且個人好惡十分明顯,任人唯親的作法導致利益再分配出現新的混亂。綠營既得利益者對賴清德產生陽奉陰違甚至抵觸報復的做法,短期內賴清德的多名愛將紛紛落馬就是內鬥升級的表現。賴清德只是形式上整合了綠營,蔡英文時期舊有的問題尚未解決,新問題已經叢生。
與此同時,在遲遲找不到關鍵證據後,檢調依舊延押柯文哲,但賴政府對證據明顯的超思雞蛋案、光電弊案卻高舉輕放。明顯的雙標對比讓台灣社會發覺賴清德的「打貪」其實就是選擇性的打擊對手,並非真的要解決貪腐問題。「柯文哲事件」已經是把雙刃劍,一旦柯文哲獲得喘息機會,甚至「無罪定讞」這把劍恐將極大傷及賴清德。
更嚴重的是,面對朝小野大的局面,賴清德不願放下身段展開協商,反而任性的頻頻采取大法官釋憲予以反擊,朝野惡鬥愈演愈烈。在去中華民國的大背景下,賴清德的強勢正在導致台灣陷入憲政危機,固有的政治體系面臨坍塌。
內外政治問題叢生的同時,固有的缺電、高房價、高物價、產業發展失衡、貧富差距加大等重大民生經濟問題越來越無解。這些都讓賴清德施政的壓力與阻力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