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競選現場,以其選前的總結陳詞為例,二十來分鐘的演講詞寫得不錯,但問題是大部分都是心靈雞湯,具體方案政策同樣基本欠奉。這和川普動則長篇大論說一兩個鐘頭差天共地。
賀錦麗的議題論述如此差勁,以致共和黨甚至攻擊她只會看提詞機,沒有提詞機就不會說話,是「傀儡」一個。實際上,以賀錦麗作為檢控官多年,即便自己原先不懂,也絕對不可能準備一下,連記都記不住。
這令人大惑不解,原因筆者剛剛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原來這是賀錦麗競選團隊的策略,信奉「less is more」,意思是說少錯少,說多了反而可能被對手抓住不放。因此,賀錦麗故意把幾乎所有議題都說得模模糊糊,官樣文章。可是,這樣固然讓人抓不住錯處,但完全錯失了把自己「立起來」的機會了。
賀錦麗不但害怕自己說錯話,更害怕副總統候選人沃茲說出爭議言論。比如沃茲曾經說美國的選舉人制度沒有「一人一票」要改革。這本來就是民主黨的長期主張,然而,賀錦麗立即就要他噤聲了。
第三,議題無法連結,經濟問題一直挨打。
這次競選最大的焦點有三個:經濟、墮胎權、非法移民。
經濟問題是最容易怪罪現任政府的。通脹問題實際源於川普時期的大疫情,但絕大部分人都只看結果,不看原因。所以毫無意外通通都怪到了拜登政府的頭上。在這點,賀錦麗本應展示她有解決方案,但如上所述,基本毫無新意。
重要的是,川普能把經濟問題和非法移民連結起來,用簡單明瞭的邏輯「把非法移民趕走就能讓美國人有工作」。
相反,賀錦麗主打的墮胎權和經濟問題是脫節的,無法連結起來。
第四,在不少議題上亦步亦趨,無法凸顯自己不同,難以拉攏進步派。
民主黨一個重要的困難是選民基礎的分裂,即左翼的「進步派」不滿意「建制派」在以哈戰爭上的態度,而發起「懲罰民主黨」的運動。一開始,「進步派」把矛頭指向拜登,於是在初選中投白票。賀錦麗取代拜登,本來是一個拉攏「進步派」的好機會。然而,賀錦麗在加沙問題上的論述,還是和拜登的幾乎完全一樣。這令「進步派」大為失望。於是又發起了「拋棄賀錦麗」運動,呼籲不投票、投第三黨、甚至投共和黨,以「懲罰民主黨」。
另一個深受進步派關注的是氣候危機問題。偏偏賀錦麗在有關「水壓裂解頁岩氣」(即從地底釋放天然氣)的問題上再次得罪進步派。賀錦麗原先的立場是禁止水壓裂解頁岩氣,以免破壞環境。但是在賓州的選舉壓力下(賓州有大量的頁岩氣井),賀錦麗要緊盯川普的能源立場,轉而說自己也支持頁岩氣。這樣一來,「進步派」就更加怒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