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懂王」回歸,「白左」漏氣,「後文青時代」來了

2024-11-10 05:50

? 人氣

「白左」,一般說是「白人左派」、「白人左翼」的意思,這是中國大陸網友創造的一個被英文媒體和辭典收錄的名詞,英譯就是拼音baizuo。「白左」指的是哪種人呢?大概就是1990年代至今,歐美中產階級和學界、政界盛行的,那些講多元、講進步、講人權,然而大多是慷他人之慨來滿足自己道德優越感,或者減輕自己身為發達國家、優勢族群罪惡感的人。但注意,雖然說「白」,但並不限定白人種族才能當「白左」,而是認同那一套,會隨之起舞的都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白」在當代中文裡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二十年前網路剛普及的時候流行起來的「小白」,指那種懵懵懂懂、冒冒失失的新人,如果還不懂規矩,還搞不清狀況就亂說話,那就會被罵「小白」。這詞是台灣大陸都有在講,台灣人想到的可能是閩南語的「白目」,大陸人的話大概就是在「白紙」和「白癡」之間,看語氣輕重而定。

2021年有個美國教授出過一本書叫《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大意是,現在美國大學校園已經成了各種「玻璃心巨嬰」的天下,每個學生都生怕自己的情感被傷害,也怕觸犯別人的情感,搞得校園裡禁忌越來越多,課堂上老師講到一些惹他們敏感的內容,還會被投訴。剩下能講的,最流行的論調,就是自由派和輕左派那些多元、平等、共融的漂亮話。至於錢從哪裡來呢?代價誰付呢?這一題不要問,因為校園裡這些青年還是「小白」,缺少被社會毒打的經驗,你講這個他們不愛聽,即便一定要問,你也只能得到一些想當然耳的答案,例如說把壞人打倒、讓政府出,之類的。

我對這個現象也是頗有一些感觸。我讀大學和研究所的時候,在台大PTT一站和二站上,可以看到許多公共討論,其中最常被轉載的,也都是講求多元、進步、後殖民,還有什麼轉型正義之類的文章。這營造出一種氛圍,就是你得懂這些,還得要會講這些當代西方人文學科的語言,還有就是要會看《破報》、關注獨立樂團之類的,才算是個知識份子。我當年也頗受影響的啊,但我心底又有一些抗拒,因為我的底色是道家和儒家思想,是國學這一套來的,而這套西方話語,現在我可以管它叫「白左」的語言,是幾乎把整套中國思想排斥在外的,如果不是持否定和反對的態度,就是連談都不談,直接當它已經過時失效。

我對此就很不開心,然後領悟到了一種人性:人會希望自己喜歡和在行的東西得到重視,我花了那麼多精力去讀中國傳統的東西,然後看到這些被忽視、被貶低說是黨國遺毒什麼的,我逆反心理就上來了。相對的,如果別人跟你強調一些你不熟悉、不在行、不喜歡的東西,說它很重要,你也會反彈。很多人就是去反彈中國傳統,而「白左」呢,就會去反現實主義,去排斥那些「錢從哪裡來」、「代價是什麼」,還有「邊界劃到哪」的質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