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4月初就有消息傳緬甸Tatmadaw政府首腦敏昂萊大將嘗試訪問中國遭婉拒後,緬甸先等來了俄羅斯的強援。敏昂萊這次訪華後,又要馬不停蹄地訪問俄羅斯。
自2021年推翻翁山蘇姬以來,緬甸Tatmadaw政府始終處於「未被國際社會全方位認可」的狀態,不過在11月6至9日,敏昂萊啟動了一次內涵豐富的訪華之旅,他以參加區域高峰會的形式抵達昆明,然後輾轉到重慶和深圳進行參觀訪問。這是緬甸Tatmadaw政府在本區域的重要外交突圍,也是這3年多來敏昂萊至關重要的出訪。
這次敏昂萊赴華參加多邊峰會,意味著與會各方原則上承認他作為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身份,儘管外交分量不如受邀去北京進行國事訪問那麼隆重。
敏昂萊此行能否真正搭乘東協發展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順風車?這將是對敏昂萊當局的歷史性考驗。
本月初,緬甸Tatmadaw政府首腦敏昂萊自2021年政變以來,首次受邀訪華,出席在中國舉辦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八次領導人會議、第10屆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策略組織高峰會,以及第11屆柬老緬越合作高峰會。隨同訪華的還有多名高官和省長。此行受到國際社會關注,被視為敏昂萊當局在本區域一次重要的外交突圍,以及藉此就區域安全和民主轉型等對外傳遞信心。
敏昂萊訪華的意圖之一,是希望藉機展現對緬甸的有效控制力,同時改善國際形象,並主動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中國也希望藉機進一步鞏固在緬甸擁有的戰略利益,特別是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下,中緬人字形經濟走廊展開的各大合作項目,包括中緬鐵路、中緬輸油管道及輸氣管道、皎漂深水港、稀土開發…等。
一直以來,中緬人字形經濟走廊的建設並不盡如人意,其中既有緬甸內部社會複雜的客觀因素,也有Tatmadaw集團一直以來「對華忌憚」的政治心態,對於此計畫建設一直冷處理。
2018年底,緬甸前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主導,專門成立了緬甸一帶一路指導委員會並親任主席。 2020年初習近平主席親臨緬甸,與翁山蘇姬簽訂了一系列協定。 2020年底王毅外長還特地赴緬催促緬甸盡快落實一系列協定。
2021年政治變故,經濟走廊的開發又被敏昂萊當局擱置。
「大緬族主義」促使Tatmadaw政府對外部經濟合作持冷。緬甸社會菁英階層甚至流行一種言論,認為緬甸是中國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貿易通道,是中國有求於緬甸。這種夜郎自大的民族心態,導致緬甸在過去近半個世紀,未能和這個大鄰居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