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從巴庫氣候團結協議之發展看台灣氣候對策的下一步

2024-11-27 05:50

? 人氣

我國NGO產基會、國合會及帛琉共同於COP29藍區會場內辦理「調和科學與自然-韌性未來的創新調適策略」周邊會議。(作者提供)

我國NGO產基會、國合會及帛琉共同於COP29藍區會場內辦理「調和科學與自然-韌性未來的創新調適策略」周邊會議。(作者提供)

前言

過幾乎破局的延會討論,COP29終於作成巴庫氣候團結協議(Baku Climate Unify Pact),此次會議堪勹稱近30年來最令人失望的一次氣候大會,除標定的金融目標拖泥帶水,導致言中缺乏資金的調適亦無實質進展,其他諸如去年「阿聯合意」(UAE Consensus)確立的脫碳願景甚至被弱化用語,加上今年只有阿聯及巴西這兩個COP28及COP29的主辦國提交真正更新的NDC,連歐盟都只說年底前交,顯然今年唯一具體的成果就是《巴黎協定》第6條全球市場機制的正式成型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承上,或許對於今年的決議,我們應該跳脫無意義的議題文義詮釋,而以務實的態度來綜整在去年全球盤點後,大家都做了哪些值得我們參考借鑑之處。畢竟自賴總統以追求「淨零台灣、韌性家園」為訴求,正式召開了第一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會議以來,我國的氣候政策逐漸成型,除各部會及各級政府設置永續長來舖陳必要的跨部會協調網絡外,完成碳費先行的碳定價、推動二次能源轉型、掌握國內外政經情勢挑戰與機會的榮邦計畫、展開我國NDC3.0的擘畫與調適目標的研擬,充分展現了台灣追求永續及善盡全球與跨世代淨零義務的決心。會議前,筆者嘗以「台電脫碳、碳價機制如何有效出擊?台灣氣候行動下一步怎麼走?10堂人人必懂練習題」為題提出建議,臚陳於下者,則是隨此次COP29的結束而值得我國重點關心之ㄧ些關鍵課題:

氣候行動不該只是個浪漫願景

COP29的啟示

相對於先前的大會,除過去應於聯合國大會期間先召開的氣候高峰會付之闕如,APEC及G20之領袖會議則選擇與COP29撞期,導致會議的主軸「金融」,少了占排碳80%、全球GDP之85%的潛在出資義務國家參與,讓大會的主軸進行受制於G20的進展,整個強調金融的COP29竟難以收尾。大會截止日從原本兩個兆元融資目標選項的大會主席草案,直接被調整為2億5千萬,就連十五位工作小組成員中的三位部長級成員都覺得不妥。加上原本在去年啟動的逐步轉型去除化石燃料決議,在今年除一度被消音外,更在最終大會討論時,罔顧COP28主辦國杜拜,出面要求不應抹煞這個去年具歷史意義的關鍵共識,仍將原用語加以稀釋。試想究竟是誰在干預呢?尤其自議程最後的主席決議文本的用語來看,其整體法律用語及遵約架構設計甚至比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的1000億承諾更不具體。準此,對於才剛剛在2022年履行該義務的工業國家,真的有拘束力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