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年抗爭:在沉默與抹煞中掙扎保存的記憶

2024-12-01 14:40

? 人氣

香港2017年9月民主派抗議者打起黃傘紀念佔中運動三週年。(美聯社)

香港2017年9月民主派抗議者打起黃傘紀念佔中運動三週年。(美聯社)

香港人肯尼(Kenneth)在維多利亞公園漫步時,記憶如潮水湧回。這裡曾是香港抵抗中國的地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童年的肯尼在年宵市場向泛民主派政治人物購買揮春;青少年的他多次示威遊行,通常從維園出發。12歲,他參加了紀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大型燭光晚會。這些晚會在中國大陸是禁忌,但以往在香港可以公開舉行。

如今一切都改變了。燭光晚會早已終止,年宵市場的政客攤位不復存在,抗議活動被壓制,民主派人士紛紛入獄。肯尼感到,屬於他以及香港的政治啟蒙正被逐漸抹去。

「人們還是繼續過日子……但你能感覺到,改變一點一滴在發生。」這位前社會運動人士說道。「我們城市的特質正在消失。」

表面上看,香港似乎沒有變化,擁擠的電車依然在熱鬧的街道上穿梭,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閃爍如昔。

但若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變化的跡象——每晚燈光通明的摩天大樓,閃耀著對「祖國」的讚頌;粵語之外,越來越多的普通話交談聲也顯得格外突出。

香港700多萬居民中有多少人歡迎北京的掌控,無法準確得知。然而,過去十年中,數十萬人曾上街抗議,這些活動始於2014年的一場民主運動。

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支持這些行動,但幾乎無人會否認,北京的確成功鎮壓了它們。在這個動盪的十年即將結束之際,對香港更見自由的希望漸已消逝。

中國政府稱已讓這座城市從動盪回歸穩定。影響廣泛的《香港國安法》之下,數百人被捕。成千上萬的港人也因失望或恐懼而移居海外,包括一些擔心遭捕的社運人士。另一些人,比如肯尼,則選擇留在本地,低調過活。

然而,在這些人的內心深處,仍然存有一個自由香港的記憶——這是一個他們努力記住的地方,對抗北京試圖重新塑造這座城市的行動。

然而,在許多人的心中,自由香港的記憶依然鮮活——他們奮力抗爭,試圖銘記這個地方,以對抗北京對這座城市的改造。

1997年,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主權移交給中國。當時北京承諾,香港在50年內將保留一些權利,包括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法治。不過,隨著北京在香港行使越來越大的權力,香港民主派陣營的不安情緒也逐步升溫。

2014年9月,數萬名示威者走上街頭,在香港的市中心發起大規模靜坐,要求實現真正的民主選舉。這場運動讓一批新一代民主運動的代表人物走到前台,包括當時年僅17歲的學生黃之鋒,以及提出「佔中運動」構想的大學教授戴耀廷。

這場運動也為2019年規模更大、矛盾更尖銳的抗爭埋下伏筆。2019年的示威浪潮始於北京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計劃允許將逃犯從香港引渡至中國大陸受審。雖然最終當局撤回計劃,但抗爭持續升級,訴求擴展到爭取更多的民主,最終演變成北京在香港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