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的,臺灣在接近達成「訓政任務」,人民的經濟、教育達標後,主動解除戒嚴,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在國會占4分之3強,既沒有革命、也沒有流血,是國家和平階段式發展的範例。
戒嚴是因為國家分裂,解嚴以後呢?其實我們提醒多次,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講得最清楚,也反映在《憲法》中,當前兩岸制度不同,憲法分為臺灣、大陸2區,民族相同,未來由人民決定。
賴清德上任黨主席時,就宣稱要遵守《決議文》,所以我們一直期待他。但他的行為卻是堅守「敵友二元意識」,緊擁28% 鐵桿選民,不願意照顧政治意識低、不投票的30% 選民;不正視、不爭取沒有投給他的多數 42%選民,甚至屢屢以強制手段打擊這些人民。
去信蔣院長•宋時選回復
臺灣在訓政時期的強人蔣經國,影響力是相當於准皇帝的,幸而他選擇了解嚴、還政於民。而他對未來的預期是什麼呢?
大家知道他公開的主張是「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就可見文獻,似乎只有我請教過他。
1976年,我擔任臺大校刊總編輯,注意到行政院蔣經國院長,不時接受外國媒體的獨家專訪,卻很少接受國內媒體專訪。
我就寫了一封信給蔣院長,請問他可否接受臺大校刊的專訪?
過了個把星期,我收到學校通知,時任救國團執行長的宋時選先生,打電話到學校,請我去救國團看他。
是的。當時家庭電話仍是奢侈品,必須由學校輾轉通知。回顧此事,才知道我們當前所擁有之一切得來不易;也啟示我們,當我們有決心後,改變之大、之多,會遠超過固守在短期框架內的想像。
宋時選先生對我說,蔣院長收到信了,祝同學們學業進步,身體健康。
三民主義統一•實為人民共同生活方式
1981年,我擔任《聯合報》記者。蔣經國先生也已擔任總統,首度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呼籲。
新聞傳到編輯部,大家都很納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行動是什麼?加強三民主義宣傳嗎?
當時主筆室出了一篇配合社論,正面看是四平八穩,負面看也可稱為不知所云。
我當時是年輕小記者,不敢講話。但心裡在想,蔣總統的意思,是不是由「兩岸人民選擇共同生活方式」,避免經過武力強制,自然和平的一起生活,就是統一?
我就寫了一封信給蔣總統,請問我是否可以去訪問他,請教以上的問題?
邀請去臺中•參觀沙盤室
應該蔣總統還記得我上次的打攪。過了幾天,宋時選先生又與我聯絡。
宋先生當時擔任臺灣省黨部主委,他派人送來去臺中的兩張「自強號」公務兌換券,請我去臺中看他。
宋先生對我說,蔣總統收到信了,祝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