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敘利亞為何成為俄羅斯與伊朗的阿富汗?

2024-12-11 07:10

? 人氣

俄羅斯與伊朗的敘利亞棋局

首先回顧俄羅斯與伊朗對阿塞德的支撐結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個關鍵節點就是2013年春天。當時庫德族武裝已經攻佔敘利亞東北大片土地,沙烏地等海灣國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則佔領阿勒坡等北部大城,美國也採取「遠距遙控」策略維持影響力:為各路武裝提供軍火與資金援助,但不直接軍事介入。

基本上阿塞德政權這時就已風雨飄搖、接近垮台,但伊朗的介入讓敘利亞政府成功續命:德黑蘭先是通過黎巴嫩的地緣孔道,把真主黨武裝部署到敘利亞,接著就是調動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前往敘利亞戰場參戰,最後成功挽救阿塞德政權的覆滅危機。

至於伊朗出手的考量,一來是要阻止沙烏地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全面宰制敘利亞戰場,二來是要打造連接伊拉克、黎巴嫩的陸上通道,讓自己支持的各地武裝更能協同作戰,成為伊朗的國土屏障與在中東的戰略棋子,也就是今日「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源起,且阿塞德政權正好孤立無援,只要伊朗搶救成功,前者基本就只能對德黑蘭言聽計從。

2020年1月7日,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ssad,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大馬士革會面。(美聯社)
2020年1月7日,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ssad,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大馬士革會面。(美聯社)

不過結果證明伊朗的支持有其極限,2014年後敘利亞戰場變局再起,阿塞德政權再次飄搖,且這次對手不是大國代理人,而是一股發自敘利亞、伊拉克的真空突變:伊斯蘭國(ISIS)。這股勢力不僅大量吞噬庫德族武裝的領地,也吸引不少反政府武裝帶槍投靠,並在重挫敘利亞政府軍後,成功佔領敘利亞三分之一領土,甚至在拉卡(Raqqa)建立「首都」。這種局面連德黑蘭都無計可施,阿塞德只能向莫斯科發出求救信號。

而從俄羅斯的立場出發,敘利亞是塔爾圖斯海軍基地(Tartus naval base)所在地,這是雙方在冷戰時根據1971年協議所建,也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唯一維修和補給點,有了塔爾圖斯,俄羅斯軍艦就能不經土耳其海峽(Turkish straits)返回黑海基地,敘利亞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見;另外,美俄關係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持續惡化,普京(Vladimir Putin)或許當時就有「推翻美國主導單極世界」的想法,在這個背景下,敘利亞剛好能做俄羅斯輻射影響力的中東支點,阿塞德的「反恐」邀請更讓莫斯科師出有名。

因此2015年8月起,俄羅斯便開始向拉塔基亞(Latakia)附近的空軍基地調動俄製戰機、T-90坦克和大砲,同時部署地面作戰部隊,俄敘兩國也在同月簽署條約,開放敘利亞的赫邁米姆機場(Hmeimim airport)供俄羅斯使用。9月,俄羅斯黑海艦隊軍艦開抵地中海東部地區,俄羅斯更與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在巴格達成立聯合信息中心,協調打擊「伊斯蘭國」,等於直接在美國領導的聯軍系統外建立行動核心。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