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年輕的朋友,找我訴苦,因為他看好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了大部份的資金,結果損失得很慘。他說投資前只看公司的正面新聞,產業光明前景的報導,卻忽視了風險,問我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
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因為家庭因素,回到台灣工作,加入了國際創投(就是後來成為阿里巴巴第一個投資者、投資回報91倍的Transpac Capital),開始了我的創投、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天使投資的職涯。
只看到投資案的好,缺點全然視而不見
那時的我三十出頭,哥倫比亞大學的MBA,曾在歐洲、美國、及香港的大型金融機構工作多年,意氣風發自信滿滿。
我那時的老闆也是我台大的學長,他是普渡大學的博士。上班第一天,他就對我說千萬要小心,切勿和評估的創投案「談戀愛」。我那時想,我怎麼會犯下這麼可笑的錯誤?
但是當我看到第二個創投案的時候,我真的與該創投案談戀愛了。創投內部會議中,我拼命宣揚該創投案好處、優點、及前景,卻對該投資案的風險及缺點避而不談,我比該投資案公司的企業主更積極,主動地向創投內部推薦這個投資案。
最後,我錯了,那家公司的發展遠低於預期。幸好我們國際創投的投資審議委員會,已拒絕了這個投資案。
當我開始看了越來越多,上百、上千、乃至上萬個投資案時候,我發現了我那時的無知和自傲,我那時確實和投資案談戀愛了,但隨著我看投資案的數目增加,這種情況就不再出現。
「技術領先,絕不等於大發利市!」他提醒創業者常見迷思
我看過的創投案裡面,有幾千家都是由理工科或者是生醫科博士所創建,他們對自家技術信心滿滿,市場非常廣大,前景絕對良好,只要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必然可以做到全球前幾名,投資者也會獲利無限。然而最後這幾千家中,只有約千分之一,確實達到當初預想的研發進度及經營目標。
其實一個新創或公司想要成功,其要素非常的多,技術、市場、商業模式、管理、行銷、財務、生產、團隊等要素都很重要,而且這些要素的重要性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如果技術一百分但管理能力為零,一樣無法成功。我之前寫的文章已經有過詳細解釋。
我也清楚的記得,20年前我曾拜訪一家美國未上市公司,其執行長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暨中研院院士,他大聲地強調該公司擁有全球最好的技術,市場十分巨大,而且有很多研究報告及機構佐證,他還說:「如果你不投資我的公司,應該是你一生最大的錯誤」。
我及基金沒有投資這家公司,是因為我們看到了該公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不方便在此陳述。而且我們已拒絕過幾千個這樣宣稱的案例。